兩邊仇怨已久,積怨已深,此番情景之下,於夫羅知道己方生還的可能已經不大。
唯一的希望,就是不計代價,向峽谷兩頭突圍,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全軍聽令,向古道兩頭衝,我們決不能坐以待斃,殺!”
六萬匈奴騎兵,兵分兩邊,一邊由匈奴第一勇士巴圖帶領,衝擊谷內漢盛軍騎兵軍陣;
一邊由於夫羅親自率領,衝擊山谷入口。
他們不計代價,直接衝撞拒馬樁和倒馬刺,用無數屍體鋪出一條血路,極為悲壯。
谷內領兵的是張遼,有三千騎兵,和萬餘流民步卒。
這些流民都當過匈奴的俘虜兵,上過戰場,見過血,基本作戰鬥常識還是懂的。
而且,這次他們是為仇恨而戰,為自己而戰,不懼生死,一往無前。
張遼號令盾牌手向前推進,不斷壓縮匈奴騎兵活動範圍。
在狹小的山谷內,騎兵速度衝不起來,完全發揮不出優勢,反而不如號令統一的長槍步卒好使。
無數長矛從盾牌縫隙中伸出,無情得捅向匈奴騎兵。
如此密集的騎兵,人擠人,馬挨馬,想跑跑不了,想躲躲不開。
只能眼睜睜看著長矛捅向自己,一個個落下馬來,被流民步卒踩成肉泥。
山谷出口這邊,韓當也帶著三千精騎壓陣,不斷放箭,壓住陣腳。
同時,催促萬餘流民步卒,用石塊堆積加高防線,形成一道石牆,任匈奴騎兵怎麼也衝不出來。
於夫羅無奈,面對石牆,只得讓騎兵下馬作戰,往石牆上攀爬,想要和谷口守軍近身搏鬥。
韓當居高臨下,根本不給他這個機會,令兵卒不斷往下扔石頭,砸死了一串又一串。
總之,雕黃嶺峽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匈奴人即便再多,也都使不上勁,大部分窩在山谷裡乾著急。
崖頂上,華雄一臉惆悵:“軍師,如此境地,匈奴人不但不投降,反而是要突圍。
看來你想餓死、渴死人家的計劃,無法實現了!”
賈詡揹著手,長嘆一聲:“算了,為了減少我軍民傷亡,老夫就仁慈一些。
給他們個痛快的吧,令崖頂兩側流民往下扔石頭,砸死他們吧!”
華雄抽抽嘴角,老狐狸你說得輕巧,這他孃的也叫仁慈,真不愧是毒士。
不過,匈奴人都這逼樣了,能被砸死,也算一種解脫。
華雄吹響號角,不再留手,號令崖頂兩側數萬流民,往下扔石塊。
無比壯觀的一幕出現,那些身負血海深仇的流民暴起,將早就收集好的石塊扔下。
山谷內,滾石從天而降,帶起片片煙塵。
十餘里狹長的山谷,到處是哀嚎聲,戰馬嘶鳴聲,亂作一團。
峽谷上下,一方在上面使勁扔,那是全力以赴,毫不放水;
一方在谷底慌張得躲避,躲過了這一塊,還有下一塊,總有一塊適合自己。
雙方的攻防戰一直持續到第當天傍晚,人困馬乏,都沒力氣了,才暫時停歇。
長子城城頭,張揚坐立不安,一直在等斥候訊息。
上午他收到軍報,說漢盛軍抽瘋,居然帶著一萬人去人家匈奴大營門前叫陣,找人家鬥將。
鬥將就鬥將吧,還連輸三場,輸就輸了吧,還死不認賬!
結果,惹得匈奴單于大怒,號令全軍攻打漢盛軍騎兵,漢盛軍不戰而逃。
雙方一追一逃,都跑到西邊大山裡去了,至今杳無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