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瑾不想小主去救張揚,白白損耗軍力:“那還有山東諸侯呢?
袁術、韓馥、劉岱他們,地盤都和幷州不遠,你們快發求援信,請他們發兵救援!”
穆順滿臉死灰:“求救信已經發出去了,但酸棗會盟期間,山東諸侯們損失慘重,哪個還有餘力來救援?
即便是來,也得等到半月以後,我家主公堅持不了那麼長時間。
長子城內,只有四千步卒,即便加上全城男丁守城,也堅持不了幾天了。”
賈詡見小主子遲遲不說話,也有些著急:“小主,幷州已成修羅戰場,阿鼻地獄。
我們不是大漢正式官軍,無守城救援之責,還是知難而退吧。”
孫瑾也是這個意思:“咱們去青州,那裡距此地不算太遠,路上再敲詐幾個諸侯,咬咬牙還是能走到的。
況且青州刺史已經病死,也是群龍無首,雖有黃巾作亂,但總比匈奴鐵騎好對付!”
劉盛面無波瀾,往東方青州方向望了望,不知道在想什麼。
大漢鐵桿衛道者荀彧不幹了:“文若,孫瑾,汝二人怎能如此?
大漢邊疆危在旦夕,黎民百姓水深火熱,邊郡百姓慘遭屠戮,爾等心不痛呼?
我等手中既有刀槍,怎能見死不救,望風而逃?”
穆順見荀彧如此,猶如抓住了救命稻草:“先生大義,請受穆順一拜,還請發兵救我主公!”
賈詡搖搖頭:“我為小主籌謀,趨利避害,使我漢盛軍免遭滅頂之災,雖有私心,卻也無可奈何!
匈奴鐵騎不比董卓之流,我們拿什麼和人家打,過去了,也是枉死而已?”
孫瑾一直被大家排擠,今天總算找到了支持者,感覺賈詡也不那麼討厭了。
趕緊聲援:“就是,就是!”
武將們沒那麼多心思,主公說怎麼辦,照做就是,都目不轉睛盯著劉盛,等他抉擇。
好一陣,劉盛才回過頭來,看看身邊諸將:“我雖無賴,但還知道自己是漢室宗親,至少還是個漢人。
我不拘小節,卻不能不守大義!
實在不忍同胞罹難,而無動於衷,民族大義面前,沒有退卻一說。
小主我再瘋狂一次,拼了,必須迎難而上。
即便是戰死,我也認了,千百年後,自有後人評說。”
賈詡和孫瑾還要說些什麼,被小主抬手阻止。
“文和,孫瑾,我知你二人皆是為我好,但此事我意已決,無需再議!
荀彧,為我書寫討虜檄文,傳送各路諸侯,昭告天下。
我劉盛攜漢盛軍,要驅除胡虜,恢復失地,為大漢死戰!”
荀彧聞此,露出一絲欣喜,趕緊拿出筆墨,等待小主的檄文。
穆順見劉盛如此大義,深受感動,早已泣不成聲,跪在地上砰砰磕頭,以表達心中感激之情。
劉盛背起小手,昂起小脖,尋思著該怎麼措辭。
大家都眼巴巴盯著他,等著小主的大作,無人敢出聲驚擾。
可破孩子前世今生就沒學過啥檄文,肚子裡墨水實在有限,憋了半天也沒說出一個字。
孩子搖搖頭,既然沒這文化,那就背詩吧,這個自己拿手,腦子裡記著不老少。
關於對外敵的,還真有一首,十分應景。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