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會盟各路諸侯的總兵力在12萬左右,但人家董卓的西涼軍足足有三十萬之眾。
除去鎮守地方的兵馬,董卓能隨時拉出來迎戰的,也有二十萬左右,並且多是騎兵。
而盟軍這邊,所有騎兵加起來,不超兩萬,還互不統屬,各自為戰。
這麼大的差距,搞得盟軍自己都有些不自信。
盟主袁紹一看,這可不行,先吹個牛逼吧,咱也對外宣稱盟軍三十萬。
至少在氣勢上,不能矮了董卓一頭。
當劉盛小公子到達盟軍駐地之時,諸侯會盟已經完成,並和西涼先鋒軍戰過兩場。
西涼先鋒軍,由驍騎校尉華雄率領,李肅、胡珍、趙岑為副將,領騎兵兩萬,步卒三萬,自洛陽而來。
出汜水關,主動殺至盟軍陣前。
在漢末,兩軍開戰很有意思,不能一股腦得猛衝猛打,要是那樣,人們只會喊你土鱉。
兩軍對壘之時,必須先鬥將,鬥將的結果會直接影響兩軍計程車氣,從而左右戰爭勝負。
因為鬥將輸了一方一般會跑,贏了的一方會追。
漢末諸侯混帳,說白了,就是一群互相看不對眼的貴族親戚打群架。
兩邊只要肯坐下來好好談,七繞八繞總能攀上親戚。
既然大家都是遠房親戚,就沒有必要非得打死打活了,分出勝負即可,以免造成大量無辜兵卒傷亡。
因此,鬥將這個形式,廣泛被大漢諸侯們認可,甚至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當反董盟軍碰上西涼先鋒軍後,雙方也不例外,展開了鬥將。
華雄親自出戰,已經連斬盟軍數員大將,威風凜凜,無人能敵。
好在是盟軍人多勢眾,陣腳未亂,華雄沒有打痛快,也沒有趁勢掩殺。
即便如此,盟軍諸侯也是灰頭土臉,個個無精打采,沒了士氣,都窩在大營裡當鵪鶉。
面對營外華雄叫陣,盟主袁紹喊怕喉嚨,也無人出戰,真是菜的一批!
倒不是盟軍裡邊沒能人,主要是各路諸侯各懷心思,都在觀望。
在沒有絕對的把握之前,沒人願意讓自己的愛將去冒險,丟命事小,丟人事大!
恰逢此時,傳令兵來報:“稟盟主,帳外新來一路諸侯,打著“漢盛軍”旗號。
主帥自稱幽州劉盛,領兵五千大軍,戰將三員,前來會盟。”
袁紹聽完大喜,沒想到還有這好事,猛灌了自己一杯水酒。
“哈哈哈,逆賊董卓不得人心,如今我盟軍又有強願加入,大事可成矣,快快有請!”
其它諸侯們也都面露喜色,盟軍隊伍壯大一分,總歸是好事。
劉虞凝眉:“幽州劉盛,我咋沒聽說過這麼一路諸侯呢?”
公孫瓚也疑惑不已:“莫不是公孫度的人馬,來晚了?”
袁紹感覺公孫瓚說得有理:“想來定是公孫度的人馬,他們路途遙遠,會盟遲到,情有可原!”
賬外,劉盛聽到賬內通傳,心中小鹿亂跳,馬上要見到十八路諸侯了,裡邊還有自己親爹,真不知該如何面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