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境內,公孫瓚的勢力不容小覷,他手下有兩萬軍,騎兵一萬,步卒一萬。
一萬騎兵中,有一支精騎喚作“白馬義從”,白盔白甲白馬,拉風得一批,是古代最早的特種騎兵。
白馬義從共三千人,數量雖少,卻能於百萬軍中來去自如,無人可擋。
這支精騎,是公孫瓚對抗北方戎狄,控制三郡之地,和劉虞分庭抗禮的根本依仗。
其手下文臣武將也不少,綜合實力比劉虞強的不是一點半點,就連趙雲這等猛將,也只能做個什長。
幽州最東邊的公孫度允文允武,對內試行仁政,對少數民族鐵血鎮壓,這種剛柔並濟的政策,也是他站穩遼東的根本。
公孫度手下共有軍兵一萬八千,其中騎兵八千,步兵一萬。
漢末的遼東,民族眾多,漢人並不佔多大優勢,公孫度把最爛的牌打成王炸,活到最後,實屬難能可貴。
幽州三家諸侯各有優劣,整體上來說,公孫瓚最強,公孫度次之,官職最大的劉虞反而最菜。
糟糕的是,最近公孫瓚蠢蠢欲動,多次出兵挑釁劉虞,其擴大地盤,弄死劉虞的野心,不言而喻。
所謂是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劉虞和公孫瓚這兩個爸爸屬性的梟雄,必有生死一戰,且不遠矣!
劉盛整理著腦海裡的這些資訊,幽州的形式,形勢的嚴峻,估計自己老爹都沒自己知道的清楚。
老爹如果生在盛世,那定是一方治世良臣,可惜生不逢時,在這天下大亂之際,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不出兩年,就會被下屬公孫瓚所殺,全族團滅,怎一個慘字了得。
還是那句話,留給老劉家的時間不多了,自己身為幽州小公子,嗯,庶子也是子,必須做出行動。
劉盛嘔想好了,行動目標就是酸棗會盟,老劉家能不能逆天改命,就看自己能不能從會盟上搞到人才,得到好處。
人才和兵馬,在任何時候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沒有之一。
自己歲數小怎麼了,小小皮囊裡的靈魂可不小,誰說抱著奶瓶不能打仗了?完事皆有可能!
出發前,劉盛認為有必要先搞一兩個能打的武將,礙於自己這個尷尬的歲數,要名望沒名望,要身份沒身份。
想要將才給自己賣命,用正常的方法,肯定行不通,那就只有用損招了。
他派出兩路精騎,一路一百騎,跑到老爹治下的右北平郡,把程普族人全都抓,啊不,是請到了薊城。
另一路一百騎,潛入旁邊的遼西郡,把韓當的親人也請了過來。
然後派出信使,給程普、韓當二人傳信:你兩家出大事了,你們家人都犯了大罪,你們就說管不管吧!
然後,小崽子又跑到老爹政務殿,偷走了一份蓋有幽州刺史府大印和老爹私印的文書,用小寶劍逼著孫瑾刻印。
還別說,孫瑾還真有這門手藝,自己不刻吧,那就是忤逆小主子,刻吧,對不起老主子,真是愁死個人。
現在老主子不在,小主子一手遮天,孫瑾有心反抗,可終究沒那底氣。
主要是小主子才十歲,做事沒譜,要是自己不刻,小主子手一抖,真捅死自己咋辦?
最終,孫瑾含淚刻下兩方大印,刻的還挺像。
只希望,自己刻的印不要惹出什麼亂子來,等小主子玩逆了,自己再找機會將其銷燬。
等孫瑾把兩方大印刻好,交給劉盛以後,才發現自己還是太天真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