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感覺小主的說法很是新穎,好像很高深的樣子。
“小主,啥是比例尺?那你的圖,有這些功能嗎?”
“當然有了,看見這個尺子沒有,一小格代表十里距離。
我這副自制的圖,用尺子一量,就知道兩地大致距離多少?
也能量山有多大,河有多長,地有多寬。”
荀彧來了興趣,拿著尺子在圖上比劃,樂此不疲。
劉盛感覺話題有點跑偏,趕緊糾正:“別研究圖的事了,這個不重要。
反董之戰結束以後,我決定帶大家去幷州剿匪,打黑山軍張燕。
然後,咱們就待在那裡不走了,以為根根基,大家以為如何?”
武將們哪有什麼頭腦,主公說怎樣就怎樣,主要還得看軍師荀彧的想法,就他屁事多。
荀彧沉思片刻,點點頭:“北上幷州可以一試,我們可以打出“匡扶漢室,北上剿匪”的旗號。
道義上,也能贏得天下諸侯們的支援。借道上黨張揚的地盤,應該也不會阻攔。
目的地就選幷州治所太原郡。最
自丁原死後,留著太原郡的丁原舊部,一直在和董卓軍抗爭,其刺史、太守等主官一直空著。
小主正好帶大軍取之,以為根基。”
眾將聽完,都心裡有底了,感覺此策略可行。
唯獨孫瑾撅著大嘴,插嘴道:“僅一郡之地,如何養得起咱們這四萬多兵馬?
不妥不妥,依我看,還是找個富庶點的地方搶吧!”
劉盛也是服了:“姓孫的,你能不能不要說話?
一郡養不起,那就兩郡,實在不行,就把整個幷州吞下,咱手上有兵,擔心個錘子?”
好嗎,終將聽完,心中不只是有底,忽感一股豪情升起,佩服小主志向遠大。
這還沒怎麼樣呢,就要謀奪一州之地,小崽子人雖不多,心卻不小。
小主敢這麼想,我們就敢這麼幹,鬥他個天昏地暗,哪怕是功敗垂成,也不枉來這人世間走一遭。
成於不成,就看天意了。
三日後,盟軍修整完畢,再次吹響進軍號角,九萬大軍,朝著伊闕關開去。
這次出征,和前幾次的情形完全不同,走在前面的十八路諸侯,麾下攏共還剩五萬人馬。
最後一路磨磨蹭蹭的,是劉盛的第十九路軍,足有四萬兩千多人。
有騎兵七千,步卒三萬五千。
袁紹心神不定,心裡沒底,一直向後邊瞭望,生怕一個不注意,第十九路軍跑了。
畢竟,孩子有這麼多兵馬,到哪裡都是一方大諸侯,完全可以不去伊闕關拼命。
若是這時候孩子搞事情,放盟軍鴿子,誰也阻攔不住。
各路諸侯沒了以往的歡快氛圍,都蔫頭耷拉腦袋,毫無生機。
大戰打到這個程度,他們帶來的兵馬所剩不多,甚至有些後悔來參加會盟了。
可大家又不願離去,若空手而回,失去的就再也拿不回來了,心有不甘。
袁紹抓住諸侯們的心理,不斷鼓舞士氣:“諸位,都走到這一步了,前方,就剩一座關口。
邁不過去,我們就鎩羽而歸;打得過去,就是光明大道。
若不攻破伊闕關,兵進洛陽城,逼走董卓,還政於陛下,論功行賞,那我們這次會盟,就虧大發了。
為了前程、官爵、地盤、財富、娘們,我們還得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