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太谷關火起,盟軍士氣大漲,袁紹知道盟軍的機會來了,再次吹響總攻的號角。
號令各路諸侯,集體發力,一舉壓垮西涼大軍。
董卓這邊,也發現了背後太谷關的大火,起火點正是城門位置,頓時心就涼了半截。
無數西涼兵回頭遠望,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後方失守,營盤不穩,此戰離失敗不遠了。
呂布緊忙呼喊:“義父,城關失守,軍心戰意馬上就會受到影響,我們還是趕緊撤吧!”
張濟也是這個意思:“主公,我們大意了,真沒想到盟軍會去偷襲城關,還的手了。
事情已經定局,無法挽回,快撤吧!
現在主動撤退,尚可有序進行,還能保住部分兵馬。
若再拖下去,到了不可收場之時,就是大潰退了,損失不可估量。”
董卓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知道城關被奪後,對大軍心理影響有多大。
照現在情形來看,主動撤軍,是最明智的選擇。
董卓不斷嘆氣,已經沒有了發怒的心思,無奈回道:“傳我軍令,全軍撤退!
向西繞行太谷關,往伊闕關撤退!”
西涼軍很是果決,果斷吹響了撤退的號角,好多殺紅眼的兵卒,都搞不清狀況,楞在當場。
本來勢均力敵的戰場,片刻間便出現了鉅變,西涼大軍如潮水般退去,盟軍將士趁勢掩殺。
其實,董卓都親自壓陣了,要是拼死血戰,死戰到底,也不一定會輸。
即便是輸了,也能多啃下盟軍一口肉,為後續大戰爭取最大優勢。
可董卓的雄心壯志不復當年,有退路的人,往往更加惜命。
在穩妥於冒險之間,他還是選擇穩妥,又失一關。
劉盛見敵軍潰敗之勢已成,大聲呼喊:“于禁,率領麾下步卒,全力追擊西涼軍。
殺敵多少無所謂,重要的是要多抓俘虜,小主我還有餘糧,感覺還能多養一些。”
于禁也是無語,只得紛紛手下兵卒,:“別都給殺了,抓活的,抓活的!”
安排完戰場事宜,劉盛領著自己一千親兵,火速奔向太谷關,想看看城關到底拿下沒有。
而其它各路諸侯,還以為城關早就被十九路軍奪了,便沒去探查。
都催動手下大軍,追著董卓虧潰軍猛砍,好多斬獲些軍功。
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些諸侯也開始收集甲冑、軍服、兵器、旗幟什麼的了,但俘虜依舊不要。
以往,諸侯們自有驕傲,也更注重顏面,這些戰場上的破爛,他們都不惜的去撿。
以前見到十九路軍撿,他們還笑話孩子沒品,破爛也要。
但隨著戰場越打越遠,補給越來越少,諸侯們的給養壓力也越來越大。
大家不得不放下臉面,也都幹起了撿破爛的營生。
要論撿破爛,還得是人家十九路軍有經驗,那是一路撿過來的,得心應手。
什麼東西有用,哪些東西可以撿,優先撿,哪些東西撿回去除了佔地方,沒啥大用,都了熟於心。
十九路軍老兵帶新兵,都不用將軍們吩咐,便自行開始了,扒敵人底褲,那叫一個麻利。
劉盛帶著親兵,跑到太古關之時,差點被嚇出豬叫,城門依舊在燃燒,還沒破呢。
而且,他能明顯感覺到,城門後面有好多西涼步卒,在往城門背面澆水滅火,真正燃燒的,只有城門正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