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自澳洲歸來,反清復明

第88章 88.後勤與通訊

眼下的戰場局勢已經十分明朗,建奴面對明軍已經毫無還手之力,若是再把南京城外這一萬剛從澳洲調來的部隊派到山東去,要剿滅多鐸所率清軍,更是輕而易舉,而後便可乘勝追擊,直抵京師。

雖然城防堅固的京師對於澳明禁軍部隊而言根本算不上什麼,在澳明禁軍部隊的火炮面前,建奴也守不了太久,但是朱勝機可不希望為了消滅建奴而去破壞京師,這京師說到底是大明的,京師毀於炮火建奴未必會心疼,但朱勝機心疼啊!

所以朱勝機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打算對京師採取強攻手段的,如果到時候京師之中有大明百姓或降清的官員士卒們反正,給明軍做內應,開城投降,那自是最好不過的,可這種事情都是說不準的,故而也不能寄希望於此,還是要有萬全之策才行。

這對策,朱勝機自然是早就想好了的,這也是為什麼他還留了近二百多艘船在松江府東側海域的長江口上,這些船隻與船上的兩萬兵馬他並不打算調來南京,讓他們參與北伐,而是打算讓他們直接走海路北上,在遼東半島登陸,直接去端了建奴的老窩!

既然建奴妄圖鳩佔鵲巢,佔我大明京師,那自己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取了他們的盛京!

各方部署完成之後,城外的百艘大船中,那些載著澳明部隊的船便直接朝著長江北岸駛去,一萬澳明部隊在長江北岸登陸,而後直接北上,由徐州渡黃河,如山東,前往濟南府與禁軍二團、三團匯合。

同時,還有一個連隊向東去了淮安府,前往了史可法的幕府報到。

這段時間以來,史可法身處淮安府,雖名義上是北伐的“總指揮”,實際上卻只是在忙活調撥糧餉的後勤工作,前方的仗基本上都是按照朱勝機的意思在打,尤其是山東方面,完全是由澳明禁軍部隊所主導,史可法是半點兒也插不上手的。

而且朱勝機也意外的發現,只要史可法不親自指揮作戰,做起後勤保障和排程工作了竟然是一把好手,兵馬錢糧讓他打理的井井有條,或許這才是他的能力所在吧!

故而朱勝機索性打算就讓他來管後勤,把史可法督師淮揚的幕府設為明軍的後勤部,統管北伐建奴的一應後勤工作。

此次派去淮安府的這支連隊,便是由澳明軍隊後勤部和通訊部軍官構成的,協助史可法在淮安府設立明軍後勤部與通訊部!

那些從澳洲運回來的大量物資之中,除了澳洲的糧食衣物等後勤物資和槍支彈藥等軍事物資之外,還有大量用於搭建通訊系統的電報機,有了這些電報機,日後便可在軍情傳遞和通訊上對敵人形成徹底的降維打擊!

資訊傳遞效率自古以來都是足以左右戰局成敗的關鍵性因素,更何況是電報與傳統信件之間的天壤之別,勝負已無懸念。

與此同時,在松江府東側長江口海域待命的部隊也已經出發北上,直奔遼東半島而去,不日便可抵達遼東,直搗黃龍。

……

河南布政使司方面,隨著山東方面的捷報頻傳,明軍勢頭一日勝過一日,越其傑的招撫工作自然也進行的越發順利,如今汝寧府、南陽府和汝州都已被其收復,再度歸附大明朝廷,而且除了收復這些州府之外,越其傑招募到的兵馬也越來越多,至今竟然已有近兩萬之眾。

駐軍於開封府的黃得功也總算接到了朝廷的旨意,趁之前攻入京畿的大順軍敗逃之際,渡過黃河,北上收復衛輝府、懷慶府與彰德府。

衛輝、懷慶與彰德三府雖然之前都被大順軍佔據,但大順軍並未在此三府派駐多少兵馬留守,而是全都湧入了京畿之中。

而現在,攻入京畿的大順軍被清軍擊潰,幾乎全軍覆沒,衛輝、懷慶與彰德三府無兵駐守,宛如無主之地,黃得功大軍一到,自是如入無人之境。

加之此三府臨近京畿與山東,對山東戰事更是一清二楚,如今早已動了歸附大明的心思,所以面對明軍大多都沒有抵抗,便主動獻城投降,反正歸順了!

至此,整個河南布政使司就只剩下一個河南府還未被收復了,其實這樣說也並不準確,事實上,河南府的東半邊兒其實已經完全脫離了大順軍的控制。

畢竟黃得功數萬大軍駐紮在旁邊的開封府,河南府內諸州縣城池早已喪膽,已經紛紛主動派人向黃得功請降,表面歸順之意了,就連河南府的府城洛陽都不例外,只是黃得功礙於皇命和軍令,不敢擅自進入河南府境內接受這些城池州縣罷了。

現在,皇命已到,黃得功自是再無顧忌,在他率軍渡過黃河去收復黃河北岸的衛輝、懷慶與彰德三府之時,便命陳潛夫前往河南府接收了這些地盤兒,如此一來,大順軍在河南府境內更無立錐之地,已經全部龜縮於西部一隅。

要完全撤出河南布政使司,自然是不能的,李自成也決不允許他們撤回來,畢竟李自成還需要他們把守從河南布政使司進入陝西布政使司的門戶——潼關,這潼關的安危直接關係到西安的安危,關係到李自成的身家性命,是不容有半點兒閃失的。

但是即便是這些大順軍留在這裡有能起到多少作用呢?

這些大順軍面對勢頭正盛的明軍早已嚇破了膽子,若是有朝一日明軍來襲,他們真的還能有抵禦明軍的鬥志與勇氣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若是明軍來的迅猛,不給他們太多思考的時間,雙方直接真刀真槍的幹,勝負還真挺難說。

但如今的大順軍長期被惶恐的情緒所籠罩,使得這些大順軍對明軍早已恐懼到了骨子裡,被徹底磨滅了鬥志,以至於到了後面,只要一聽到明軍到來的訊息,大順軍便聞風喪膽,不戰而退。

大順軍接連敗退,都已經形成了慣性,難不成等他們退到了潼關,他們就能再次鼓足勇氣,與明軍拼死一戰了嗎?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