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得知訊息,只好下令轉向北上,奔臨清州而去,他手下兵馬雖近三萬,卻也並不打算去強攻聊城,畢竟聊城作為府城城防堅固,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貿然攻城,很可能會偷雞不成蝕把米,白白折損兵馬。
而臨清州位於東昌府的中北部,臨近山東與北直隸交界地帶,如今仍在建奴的佔據之下,故而對吳三桂而言自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吳三桂進駐臨清州之後,便派人向東去探夏津與高唐州的情況,在確定高唐州還未歸順大明之後,便又率軍離開臨清州,移師高唐州。
隨後,吳三桂派人前去平原縣聯絡多鐸,告知多鐸如今自己正駐軍臨近東昌府與濟南府交界的高唐州,並提議雙方可以先對禹城下手,待取下禹城之後,再合兵南下,圍攻濟南。
多鐸一想,感覺吳三桂說的也有道理,尤其是對他而言,不先取下禹城,他如何能跳過禹城的明軍,去打濟南?
於是,多鐸當即派人回覆吳三桂,就按他說的辦!
並在回信中與吳三桂約定,三日後的清晨,雙方一同開始攻城,對禹城展開兩面夾擊!
禹城雖小,如今卻是重兵把守,沈賀星的二團和馮勇勝的三團如今都在禹城,畢竟明軍與清軍對壘,這禹城便是前線,自是要嚴加防守的。
對於建奴的動向,馮勇勝和沈賀星自是瞭如指掌,因為不僅有他們派出的偵察兵在一直密切關注著建奴的一舉一動,還有遊蕩在京畿的偵察連在暗中監視著建奴。
所以,馮勇勝和沈賀星早就知道了吳三桂駐兵高唐州之事,自然也知道多鐸與吳三桂這些天眉來眼去,來往密切的事情,雖然沒能截獲多鐸與吳三桂雙方聯絡的信件,但是不用想,馮勇勝和沈賀星也能猜到這二人在謀劃什麼。
於是乎,馮勇勝和沈賀星早已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二團和三團已經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可以隨時應對敵人的進攻。
三日後的清晨,兩路敵軍如約而至。
禹城的北邊,多鐸率領六萬大軍徐徐而至,他之所以行軍如此緩慢,是因為此次打頭陣的不是騎兵部隊,而是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天佑軍”,多鐸上次在澳明禁軍部隊的火器上面吃了大虧,所以這一次打算靠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天佑軍”把場子找回來!
孔有德和耿仲明自然也是信心滿滿,畢竟他們麾下的“天佑軍”用的可都是最先進的泰西裝備,二人都自信地認為,在大明這地界上,無人能出其右。
雖然多鐸和一眾建奴將領也曾向他們二人描述過澳明禁軍部隊火器的厲害,但就算二人精通火器,見多識廣,澳明禁軍部隊的火器也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認知,故而二人自是難以置信的,直接當做多鐸和一眾建奴都被明軍的火器嚇傻了,所以才會說的如此誇張!
現在,多鐸讓他們二人來打頭陣,二人自是越發得意洋洋,準備大展身手,也天真的認為,是時候該展現一下真正的技術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