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自澳洲歸來,反清復明

第5章 5.武器代差

擊錘式火帽槍是擊發槍的早期版本,其關鍵部件便是“火帽”,作用等同於現代子彈的底火,它形似瓶蓋,內塗常溫下十分穩定,但對撞擊和針刺非常敏感易爆的雷汞火藥。

使用時,只要把火帽扣在火銃的空心火嘴上,扣動扳機,擊錘就會擊打在火帽上,從而引爆火帽裡的雷汞火藥,火焰透過空心火嘴內的火門孔竄入槍膛,引燃槍膛內的黑火藥,將子彈發射出去。

其優勢在於,一個小小的火帽,便可同時完成“點火”和“爆炸”這兩件事,無需像火繩槍和燧發槍那般繁瑣複雜,需要先借助火繩或燧石來點燃火藥池裡的火藥,以此引燃槍膛內的火藥來完成發射。

這便極大地簡化了射擊流程,降低了射擊難度,可以讓射擊間隔縮短數倍,且有效避免天氣、環境等客觀因素的干擾!

同時,火帽和更加簡潔的擊發裝置也使得槍支在構造上具備了更大的改進空間,裝彈方式也就可以從前裝式改為後裝式了。

後裝式比之前裝式可謂優勢明顯。

前裝式需要站立裝彈,因為槍管較長,還需要使用送彈棍來將彈藥捅到槍管底部,不僅操作複雜,在裝彈過程中,槍手的處境也十分危險。

而後裝式則可以直接臥伏裝填,只需開啟槍管後膛,放入彈藥即可完成裝填,不僅裝填簡單,對於槍手而言還十分安全。

當然,僅憑這些是無法有效提升火銃的射程與威力的,澳明部隊的火槍之所以具備如此驚人的射程與威力,主要還是因為它有了膛線,這種刻在槍管之中的螺紋線可以迫使子彈旋轉飛行,從而達到更遠射程、更大的威力以及更高的精準度。

除此之外,澳明部隊所使用的子彈也極為先進,與明軍所使用的鉛丸鐵珠不同的是,澳明部隊使用的是錐形米尼彈頭與紙質彈殼粘合組裝而成的定裝子彈!

定裝子彈,就是把需要依次灌進槍管裡的火藥和彈丸組合起來,以方便裝填。

紙質彈殼不難理解,就是使用油紙將火藥包裹成圓柱體制成的小火藥包,而米尼彈頭,才是這種定裝子彈的關鍵所在。

正常來說,米尼彈是二百年後才會被髮明出來的,它的高明之處在於,鉛製的彈頭底部嵌有一個鐵質的錐塞,當彈殼中的火藥被引爆,爆炸產生的高壓氣體會瞬間將子彈底部的鐵質錐塞擠進鉛製彈體並使其膨脹,繼而封閉整個槍管,既可以保證爆炸的能量不被外洩,又可以讓子彈緊貼槍管內的螺紋狀膛線,在膛線壓迫下高速旋轉,從而達到更大的射速、射程和威力!

綜上所述,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澳明軍隊手裡的火槍,放在當今這個時代,不論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支軍隊而言,都將是絕對的降維打擊,甚至可以說是“外星科技”也毫不為過。

雙方之間的武器代差猶如天塹,可以說,明軍此戰輸得一點兒都不冤,不是他史可法無能,換誰來都是一樣!

因為城門已經緊閉,明軍們只好順著城牆朝南逃去,試圖從其他城門逃回城中,城門之前,很快便只剩下史可法和他身邊的百餘名親兵了。

澳明部隊此時已經停止了射擊,正朝著城門逼近而來。

史可法的臉上露出一絲苦澀的笑容,回首看向了身後的南京城,雖然他與馬士英政見不合,但如今也只能寄希望於馬士英可以據城堅守,保全這南京城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