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馬士英、阮大鋮和劉孔炤早就已經不再信任高傑,也早就已經萌生了離開高傑這裡的念頭。
而如今,史可法和黃得功從西、南兩路來襲,夾擊盱眙,他們便更堅定了離開此地的想法。
三人此次商議對策,自然是避著高傑的,故而高傑對於他們的打算,以及接下來的計劃,都是一無所知的。
他們商議妥當,便於次日一早找來了高傑,馬士英假意宣稱要出兵抵禦來襲的朝廷軍隊,說自己要親率大軍攔截淮河水路,對付從鳳陽來的史可法,讓高傑率軍南下滁州去阻擊黃得功。
形勢危急,高傑也沒有多想,直接痛快地領命,率軍南下去對付黃得功了,畢竟此次史可法和黃得功率軍前來攻打的是他的地盤兒,他自是格外上心,又怎會不盡心盡力?
而且,他本就將黃得功視為不共戴天之宿敵,如今黃得功竟然投降朝廷,前來征討他,自是讓他格外憤怒,也想要趁此機會與黃得功決一死戰。
然而,令高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馬士英雖然確實親率大軍前去攔截淮河水路了,但卻也只是攔截了淮河水路,壓根兒就沒有去阻擊來襲的史可法,而是在他率軍南下之後,馬士英就直接返回了盱眙,北上洪澤湖跑路了。
馬士英這一走,史可法自鳳陽至盱眙這一路便如入無人之境,便是那盱眙縣城也早已空虛,無力抵禦史可法的進攻。
所以,等高傑接到訊息的時候,史可法早已攻破了盱眙,率軍自他後方殺來。
高傑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馬士英給騙了,可為時已晚,面對史可法和黃得功的前後夾擊,他已然陷入了進退維谷的絕境。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高傑終於想出了一個脫困解圍的好辦法,那就是——投降!
畢竟在他看來,既然那黃得功可以投降,那他高傑為何不能?
況且,擁立福王朱由崧,要與朝廷分庭抗禮的主謀乃是馬士英等人,而他,不過只是受制於馬士英,被迫奉命行事罷了!
高傑倒是把自己摘得乾淨,把罪責全都推到了馬士英的身上,不過,誰叫馬士英不仁?那也就休要怪他高傑不義!
可史可法本就看不上高傑的為人,如今又看到他這副說辭,把自己的罪責摘得一乾二淨,頓時都被氣笑了,史可法活了這多年,還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史可法直接把高傑的信扔進了火堆裡,並讓前來送信計程車卒回去告訴高傑,若是誠心投降,便要交出手中兵權,親自前來認罪伏法,或許朝廷還可法外開恩,對其從輕發落。
得到這樣的答覆,高傑自是不肯照做的,別說是讓他交出兵權,親自前去認罪伏法了,他仗著自己手握重兵,本還想跟史可法談談條件呢!
但現在看來,史可法態度強硬,條件肯定是沒得談了,高傑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只希望能免於罪責,保全自身。
故而,他再次修書一封,派人給史可法送了過去,說自己確實是誠心認罪悔過,還願意戴罪立功,為朝廷追剿馬士英等一眾叛逆。
說白了,就是讓他口頭上怎麼認罪都行,他也可以轉過頭來幫朝廷賣命,但是要他交出兵權,親自前去認罪伏法,他是無論如何也不肯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