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賢皺了皺眉,沉聲道:“不想早死的話,你最好學會三思而後言!”
說罷,他便緩緩走到床邊,也不再搭理耶律斜軫,兀自看向窗外的夜色發呆。
“以糧道為餌……”
“幽州大亂……”
突然間,他像是想到了什麼,雖然臉色依舊有些病態白,但眸子裡卻閃著異樣的光芒。
“沒錯,這或許是個很好的機會……”
次日上午。
陽光格外溫暖。
經過一整晚的動員準備,行在大營終於安靜了下來。
議事大廳內。
一身鎧甲的郭榮看著軍報,興奮說道:“很好!”
“劉重進果然不負眾望,成功拿下了固安!”
“決戰在即!”
“眾將聽令,立刻按部署行動……”
趙匡胤等人當即領命離去。
一時間,原本寂靜的行在大營,瞬間又躁動了起來,甚至連空氣中都充滿了戰爭的氣味。
郭榮來到一直乖乖靜坐在一旁的郭宗訓,蹲了下來,雙手緊緊抓著他的雙臂,正色道:
“臭小子,今日這麼乖巧,一言不發,是怕父皇為你逼韓通去求趙匡胤,為他搶功勞的事生氣?”
“放心吧,還是那句話,只要別太過分,父皇不會怪罪你的!”
我當然知道你不會生氣啊,不然你就不會同意臨時改變部署,讓韓通去攻打涿州了!
郭宗訓皺了皺眉:“爹爹,孩兒是擔心您……”
郭榮先是一愣,眼裡頓時充滿了感動,微笑道:“臭小子,放心吧!”
“朕只是去固安轉一轉,做做樣子,你不用擔心。”
“不過這次畢竟是要上前線,安全起見就不能帶你了,你乖乖留在行在大營,等朕的好訊息!”
我當然知道你肯定不會帶我啊!
不然我早就賴著你了……
郭宗訓一副乖巧模樣:“嗯,爹爹照顧好自己,孩兒就在此等待爹爹的好訊息!”
“您放心,孩兒會協助內閣處理好政務以及後勤的……”
郭榮滿意地點了點頭,起身往外走去。
剛走沒兩步,他突然又回身,一把將郭宗訓抱了起來,狠狠在臉上嘬了幾口。
然後將他放了下來,揉了揉郭宗訓的小腦袋:“臭小子,等著爹……”
說罷,便頭也不回地大步離去。
看著郭榮離去的背影,郭宗訓皺了皺眉。
他當然想陪著老爹一起,但他知道,上前線這種事,老爹是絕不會讓自己去的。
他可捨不得自己這個好大兒去冒險。
說什麼都沒用!
也罷,既然決戰在即!
那就老爹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幽州,兒子幫你拿……
一念至此,他也起身往外走去。
回到自己的皇子營帳,王著、王杲、姚內斌等人早已等候在此。
“各位,你們都準備好了吧?”
王著等人當即行禮:“請殿下放心,臣等已經準備妥當,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殿下所託!”
郭宗訓點了點頭,深深看向幾人,正色道:“此去或許有去無回,本宮什麼都保證不了!”
“但有一點本宮還是能保證的!”
“不論結果如何,本宮定讓你們加官進爵,即便爾等回不來,本宮也定會讓你們家眷子嗣承襲功勞!”
“即便沒有家眷沒有子嗣,本宮也定當為你們立碑頌功,流芳千古!”
說到此,郭宗訓朝著幾人深深躬身行禮:
“為了大周,為了漢地百姓,拜託了……”
……………………………………
說明:
1、關於耶律賢:
耶律賢(948年—982年),耶律賢是遼世宗耶律阮的次子,早年因“火神澱之變”(951年,遼世宗被叛軍殺害)受驚,留下後遺症,但也養成了沉穩、隱忍的性格。
他是遼朝第五位皇帝,廟號“景宗”,年號“保寧”、“乾亨”。他在位14年(969年—982年),承接遼穆宗時期的“酷政亂局”,透過穩定統治、調整制度、緩和矛盾,為遼朝中期的興盛奠定了基礎。
耶律賢的歷史地位常被後世低估(因他身體有疾、依賴輔臣,且名氣不如蕭太后、遼聖宗),但實際上,他是遼朝“從亂到治”的關鍵人物。
他終結了穆宗暴政,讓遼朝統治迴歸正軌;他構建的“賢臣集團”(耶律屋質、耶律休哥、韓德讓等),成為遼朝中期的核心力量;他應對北宋的策略,保住了燕雲十六州,奠定了遼宋“南北並立”的格局;他的施政為遼聖宗時期的“盛世”鋪平了道路,堪稱遼朝的“中興之主”。
《遼史》評價他:“景宗之世,人望中興,豈其勤心庶績而然哉?蓋承穆宗之虐,為善易見;然能任賢使能,恭勤庶政,景宗之德,亦可知矣。”
2、關於耶律斜軫:
耶律斜軫(?-999年),契丹族,字韓隱,是遼代中期著名將領、軍事家。
他生性聰明機敏,不善治理生計。先後任南院大王、北院大王。
耶律斜軫在軍事上多次取得重大勝利:
白馬嶺之戰擊退宋軍。
高梁河之戰與耶律休哥夾擊大敗宋軍。
統和四年,他甚至擒獲了鼎鼎大名的楊業!
也就是文學作品中的楊家將楊老令公!
《遼史》稱其“雖配古名將,無愧矣”,蕭太后在其葬禮上親諡“久經考驗的契丹勇士”。
他與耶律休哥並稱“遼國雙璧”,被北宋視為“最恐懼的遼國名將”。
另外說明一下:畢竟是小說,所以對二人的軌跡有所改動。歷史上耶律斜軫是經蕭思溫舉薦的。在這裡安排成了從小就在一起的伴讀。
因為耶律斜軫沒有明確的生年,但根據其他資料推測,此時他應該在10-12歲左右,與耶律璟年紀相仿。
至於“遼國雙壁”中的另外一個,耶律休哥,此時應該在十五歲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