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趙普捋了捋鬍鬚,道:“如果真是如此,梁王肯定是在扶植曹彬,而陛下也樂見其成!”
“此非好事啊……”
趙匡義思索了片刻,氣憤道:“還指望兄長能在首戰中再立功勞,日後也好更進一步,可惡,竟然被梁王搶了功勞,甚至還安在那曹彬的頭上……”
此時趙普突然說道:“明公,看來我們還是得小心梁王!”
趙大皺了皺眉,投去了疑惑的目光。
趙匡義也愣了愣:“這是為何?”
“兄長之前不是說梁王對他態度有所改變嗎?”
“甚至還說要拜他為師……”
趙大那張國字臉上依舊看不出任何情緒,只是眉頭微微皺了皺。
趙普嘆息道:“怕就怕梁王並非是真的對明公轉變態度了!”
“否則他大可以直接和陛下提建議,根本沒必要刻意扶植曹彬!”
“而且別忘了,雖然梁王對明公的態度有所改變,可曹彬卻仍舊對明公避而遠之。”
“這才是關鍵!”
聞言,趙匡義氣的大罵了起來:“可惡,庶子安敢戲弄我兄長?”
“還、還從兄長那騙走了拳譜!”
“簡直可惡至極……”
正說著,趙匡胤突然大喝道:“閉嘴!”
“你是忘了為兄說過的話嗎?”
“竟還敢對梁王不敬!”
“自領家法!”
趙匡義聞言,委屈地說道:“我只是替兄長不甘啊,此次攻打寧州,兄長本可以再建功勞,可現在擺明了首功會是那曹彬的……”
趙大又一次喝斷道:“掌嘴!”
啪啪啪……
在趙大如虎般凌厲目光的注視下,趙匡義一巴掌一巴掌地扇著自己的臉。
趙普見狀,連忙打圓場:“明公不必如此動怒,衙內也是替明公擔憂。”
說到此,趙普嘆了口氣,神色愈發凝重:
“明公,我們日後只怕要更加小心了……”
聞言,趙大於趙匡義同時投來了不解的目光。
“此話怎講?”
趙匡義問道,巴掌聲也停了下來。
按家法,長兄為父,趙大不說停,他是不能停的,臉扇腫了都不能停!
但此時,趙大也並沒有心思管他。
趙普緩緩道:“如果我的分析沒錯的話,你們有沒有想過,梁王為何會表現出對明公的態度轉變?”
趙匡義道:“他肯定是裝的!”
趙普點點頭:“沒錯,就是裝的!”
“可他為什麼要裝呢?”
張匡義張了張嘴,算了,我想不出來,還是趙書記分析吧!
趙普幽幽道:“他之所以裝,肯定是受到了什麼阻力,不然完全可以繼續明著針對明公!”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梁王或許已經和陛下私下說過什麼了!”
聞言,趙匡義神情瞬間凝重了起來,連一向面無表情的趙大,此刻都臉上都有些陰沉了。
趙普繼續說道:“但就像我們之前分析的,梁王可能拿不出實際證據,所以並沒有影響陛下對明公的信任,而且此時又是北伐的關鍵時期……”
“所以,梁王很有可能是被陛下訓斥了一頓,故而不得不暫時改變態度,特別是在陛下面前。”
趙匡義疑惑道:“這說明陛下仍舊很信任兄長,好事啊!”
趙普搖了搖頭:“但也說明梁王還是會繼續針對明公!”
“別忘了,梁王已經開始扶持曹彬了!”
“若日後他的心腹逐漸成長起來,而梁王依舊對明公充滿敵意,那誰敢保證陛下還會像現在這般對明公如此信任?”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再牢固的信任,總會被有心之人找到縫隙……”
此時,趙大終於開口道:“依書記所言,我們該怎麼辦?”
趙普思忖良久,這才說道:“三管齊下!”
“首先繼續嚴防死守,明公結義一事,決不能讓人發現!”
“其次,再立功勞,鞏固陛下對明公的信任!”
“最後,還得知己知彼,想辦法隨時瞭解梁王的一舉一動!”
說到此,趙普又頓了頓,深深看了眼趙大,繼續道:
“我知道明公不願做這樣的事,但最後一點是最重要的!”
“梁王確乃神童也,也正因如此,我們也很難確定之前的分析是不是正確的!”
“所以,只有瞭解梁王的一舉一動,我們才能搞清楚梁王到底是不是真的要針對明公?”
“也才能搞清楚梁王到底是不是知道了明公結義的事情?”
“如果真的知道了明公結義的事情,我們也可以提前做好防範……”
見趙大不說話,趙普從他那雙眸子裡敏銳地捕捉到了什麼,繼續道:
“明公,我要再提醒您一下,結義的事情是絕不能讓陛下知道的!”
“陛下的脾氣個性,您應該比誰都清楚……”
一旁的趙匡義也附和道:“是啊,兄長,絕不能讓陛下知道結義的事情,否則我們全家定會……”
正說著,趙大突然打斷道:“如何瞭解?梁王不讓他手下的人與我們有任何來往……”
趙普笑了笑,道:“明公勿憂,其他人或許能嚴格遵守梁王的命令,可別忘了,梁王行營又來了三個人!”
“這其中還有一個酒鬼……”
趙大挑了挑眉,沒有說話。
趙普繼續道:“不過這件事也不用著急,北伐結束之前,明公只需盡力爭取再立功勞,鞏固陛下對您的信任即可!”
趙大點點頭,朝著趙普深深行禮,語氣無比誠懇:“多謝書記指點……”
……………………………………
說明:
1、此時的遼國皇帝為著名的“睡王”遼穆宗耶律璟。
應歷十九年(969年)二月,遼穆宗在黑山之變中為“褻御”小哥等人弒殺,終年39歲。廟號穆宗,諡號孝安正敬皇帝,葬懷陵。
《遼史》對遼穆宗的評價是“穆宗在位十八年,知女巫妖妄見誅,諭臣下濫刑切諫,非不明也。而荒耽於酒,畋獵無厭。偵鵝失期,加炮烙鐵梳之刑;獲鴨甚歡,除鷹坊刺面之令。賞罰無章,朝政不視,而嗜殺不已。變起肘腋,宜哉!”
呂思勉也評價說“遼惟穆宗最昏亂”。
2、趙普(922年-992年8月18日),字則平,是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
他便是宋朝那個大名鼎鼎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宰相。歷經宋太祖、宋太宗二朝,三次為相,出入朝廷30餘年。對北宋初期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北宋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
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論語》,其“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後世很有影響,甚至一度成為以儒學治國的名言。
鹹平元年(998年),趙普被追封為韓王,次年,又詔趙普配饗太祖廟,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此人被認為是“陳橋兵變”的幕後重要推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