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大周

第37章 宴會開始

“可事到如今我們不得不推一把明公了!”

趙匡義還是擔憂道:“兄長說了,後面還有幽州決戰,他肯定會再立功勞的……”

趙普打斷道:“衙內,你自己覺得可能嗎?”

趙匡義愣了愣:“這是何意?什麼叫不可能?”

趙普嘆息道:“如今我大周已然收復了寧州、瀛州、莫州,接下來兵鋒幽州!”

“可那幽州畢竟遼國的南京所在,必然重兵把守!”

“怎麼會那麼容易攻下?”

“我看過明公那裡的軍事情報,遼國二帳十二宮一府五京,常備軍力至少在三十萬人,其中契丹兵十五萬人,奚兵約六萬人,漢兵一萬五千人,刺字兵不到一萬人,鄉兵、義兵約三萬人!”

“除此之外,還有劉鈞的漢國,至少也有三四萬軍隊可以投入戰鬥。”

“若真的決戰,劉鈞必定全力出擊,與遼國一起夾擊大周!”

“這種情況下衙內覺得真的能贏嗎?”

趙匡義愣了愣,一時間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趙普繼續道:“當然,如果能贏,我也相信以明公他的能力,定然能立大功,再進一步!”

“可如果輸了,就算明公打得再好,又有什麼用?”

“大周很有可能因此……”

他並沒有將“滅亡”兩個字說出口,而是轉而說道:

“所以,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一定會有不少人反對陛下繼續北伐,幽州決戰未必會發生!”

“如果真是這種情況,明公他還有什麼功勞?”

“反倒是梁王,目前為止,他出盡風頭,可這段時間的所有事情,都已經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

“梁王就是在刻意針對明公!”

“更要命的是,明公結義的事情是確確實實存在的,你我都知道,若梁王真的在查這件事,若陛下得知這件事……”

“就算陛下之前再怎麼信任明公,就算明公之前立下過多少功勞,陛下必定不會放過明公!”

“不進則退!”

“現在真的是最後的機會,不然等陛下回京,梁王正式成為太子,那梁王定會愈發肆無忌憚地針對明公!”

“梁王畢竟是陛下的兒子,明公怎可能鬥得過樑王?”

“更何況梁王還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神童……”

“屆時,等待明公,等待衙內,等待在下,以及那些跟隨明公的兄弟們的,都將是深淵……”

說到此,他深深看向趙匡義:

“我已經是趙家的人了,生死自然與你們一起,所以不得不為我們考量啊……”

趙匡義沉吟了片刻,目光仍舊有些猶豫:

“可那畢竟是陛下,是大周皇帝啊,萬一事情敗露,我們可就真的必死無疑……”

趙普冷笑一聲:“衙內放心,在下已經辦妥,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算敗露也絕不會被人懷疑到我們身上……”

趙匡義擔憂地打斷道:“我還是不放心,要我說,與其對陛下動手,還不如對梁王動手!”

“他畢竟只有六歲,總還是比陛下更容易得手……”

趙普皺了皺眉,沉聲道:“沒用的!”

“以梁王如今在陛下心中的地位,若梁王先出事,陛下定會立即回京,不惜一切代價徹查此事!”

“紙終究包不住火,就算查不出是我們下的手,可萬一查出明公他結義的事呢?”

“要知道,明公和我們是禁不起陛下不計代價的嚴查的!”

“而且還是那句話,梁王畢竟是百年難得一遇的神童,在我看來,他比陛下更難對付!”

“別忘了,他可是一直在針對明公,又怎會不防範?”

“相反,陛下目前還是很信任明公的!”

“所以,只有對陛下下手,明公和我們才能有活下去的機會!”

“到時候,對付梁王就更容易了……”

趙匡義再次沉吟了片刻,目光已然逐漸堅定,但還是忍不住擔憂道:

“可兄長他若是知道了只怕……”

聞言,趙普捋著鬍鬚,自信打斷道:“這點衙內就不必擔心了!”

“衙內何不好好想想,明公明知陛下的個性,卻為何還要私自結交其他將領,甚至還要與那些人暗中結義?”

趙匡義挑了挑眉:“你是說……”

趙普笑著點點頭,繼續道:

“還是那句話,有些事我們做得,他做不得!”

“所以,我們必須推他一把……”

……

今日一整天,郭宗訓不僅每一餐都親自吩咐,還搶在郭榮食用前親自嘗一嘗。

甚至讓御醫隨時跟著自己與老爹郭榮。

隔一個時辰就讓御醫替老爹診斷一次。

以至於韓通本想帶著姚內斌私下拜見他都被他暫時推延了。

因為今日畢竟就是歷史上郭榮生病的時間點。

他必須如臨大敵般防備一切導致老爹郭榮生病的可能性!

而重中之重就是今晚的宴席!

沒記錯的話,歷史上,郭榮就是在宴席結束後突然生病的……

這一天,真的是郭宗訓穿越過來後,覺得最漫長的一天!

傍晚,宴席終於開始。

郭宗訓緊緊跟著郭榮的腳步,走進了行在的大廳之中。

他不知道歷史上老爹郭榮到底是怎麼生病的!

也不知道接下來的這場宴席會發生什麼。

但他知道,今晚,絕對不能讓老爹像歷史上那樣生病:

老爹啊老爹!

這麼長時間對你的“嚴防死守”,成敗就在此一舉了……

……………………………………

說明:

關於柴榮生病的記載:

《新五代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柴榮生病的具體症狀和病因,只是按照時間線記載了顯德六年(959年)三月二十九日,柴榮北征契丹,之後在北伐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五月一日攻取瀛州後,本欲繼續北伐的柴榮突然生病,且病情發展較快,只能下令撤軍。

《資治通鑑》:該書同樣沒有詳細描述柴榮生病的情況,僅在卷二九四世宗“顯德六年六月”條記載了柴榮臨終之際準備安排幕府舊僚王著為宰相,說“王著藩邸故人,朕若不起,當相之”,從側面反映出柴榮此時已經病重。

《卻掃編》:記載了柴榮返京途中,曾在澶州停留,“周世宗既定三關,遇疾而退,至澶淵遲留不行,雖宰輔近臣問疾者皆莫得見,中外洶懼”,說明柴榮的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以至於宰輔近臣都無法見到他,引發了朝廷內外的恐慌。

《五代史補》:記載了柴榮北伐至一地名“病龍臺”時,聽聞地名後“愕然黯然”,當夜突發重病。雖為傳說,但印證了其心理壓力與突發疾病的關聯。

此外,據一些資料記載,《舊五代史》中有關於柴榮“疹發於背,瘡毒內攻”的記載,即柴榮可能是因為背部癰疽感染導致膿毒血癥而生病,不過這一說法尚未得到完全證實。

後世也有一些民間野史和文學作品說是趙匡胤乾的。

所以,柴榮到底是怎麼生病的,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然,越是歷史謎題,就越有想象空間,這何嘗不是歷史的魅力之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