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個功勞給他也還是挺好的……
看著梁王郭宗訓離去的背影,張永德呆呆地站在原地,神情十分複雜。
他當然知道趙匡胤為何想要去納降,也明白梁王剛剛做的一切是在拉攏他。
更清楚陛下為何最後會讓他去納降!
可誰還不是個老油條呢?
趙匡胤這幾年風頭正盛,雖然比自己低一級,但在軍中的地位,絕對不比他差多少,若論人緣,甚至比自己這個殿前都點檢強上太多了。
這種人最好不要得罪!
而梁王又是神童,如今更是更是風光無二,只要不出意外,將來這天下肯定是他梁王的。
可問題是他不瞎,很明顯梁王是在與趙匡胤鬥法!
一個是天縱奇才,甚至是未來之君,一個是目前最有威望,最有實力的大將。
這兩個人若鬥起來,那可不是什麼好事!
按理說,自己應該堅決站在梁王這邊,可這樣一個亂世,又有什麼是說得準的呢?
當初,誰能料到岳丈郭威能當皇帝?
誰又能料到趙匡胤能起勢如此迅猛?
如今,誰又能料到六歲的小宗訓會是如此的天縱奇才?
可偏偏自己又是殿前都點檢……
不覺間,他腦海裡竟莫名地再次浮現出當初岳丈郭威臨終前,強行命令他與李重進向郭榮磕頭稱臣的畫面……
不知過了多久,他突然搖搖頭,自嘲道:“想那麼多幹什麼?”
“沒那個本事就別瞎想!”
“多思無益,走一步看一步……”
傍晚。
殿前都指揮使的營帳內。
趙大一邊給趙匡義的屁股擦著藥,一邊沉聲道:
“這次總該吸取教訓了吧?”
“跟你說了多少次,管住你那張嘴,禍從口出,你就是不聽!”
“陛下一向重視軍規軍紀,若有下次,只怕陛下真會拿你正軍紀……”
正說著,趙匡義委屈地說道:“兄長,我不也是替你抱不平嗎?”
“從出征到現在,兄長你一點功勞都沒撈上,全都被梁王那臭小子……”
“啊……你輕點啊,疼啊,兄長……”
“你若再口不擇言,那就不只是疼了,為兄定……”
“好啦,我知道了,你又想說大義滅親是不是,信不信我回去告訴孃親……”
一旁的趙普見狀,嘆了口氣,道:“明公,手下的兄弟們都開始有怨言了……”
趙大也嘆了口氣:“告訴兄弟們,再忍忍!”
“放心吧!”
“陛下已經兵不血刃收服三州了,遼國那邊肯定會派重兵防守幽州!”
“到時候必會有一場血戰,我們一定會有立功的機會!”
趙普道:“可是有梁王在,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韓通之所以能屢建奇功,一定是梁王在背後指點,只怕到時候……”
趙大皺了皺眉,目光堅定地說道:“不著急,先安心等著,只要真正上了戰場,梁王也攔不住!”
沒想到趙匡義不等趙大說完,就突然煩躁地打斷道:“等等等,要等到什麼時候?”
“大哥,你離殿前都點檢的位子就只差一步了!”
“手下的兄弟們無不翹首以盼,可如今梁王百般針對!”
“萬一,我是說萬一,如果攻打幽州時,梁王又把最大的功勞搶走了呢?”
“而且,誰也無法保證,結義的事情會不會……”
突然,趙大怒喝道:“閉嘴!”
說著,將藥瓶扔到床上,“你自己擦吧……”
說罷,便怒衝衝地離去了。
趙匡義愣了愣:“幹嘛啊,怎麼又發這麼大的脾氣?捱打的可是我,待我回去,定要向孃親告狀……”
不料,趙普卻突然笑道:“衙內,你不懂,明公不是在生你的氣!”
“但他是真的急了,這是好事……”
說到此,他緩緩起身,走到趙匡義耳邊,輕聲說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對面畢竟是梁王,看來我們得推他一把了……”
趙匡義揉揉腚:“怎麼推?”
趙普沉聲道:“有些話他不能說,但我們能說,!”
“有些事他不能做,但我們能做……”
……
黃河邊的一個獵場裡。
偌大的營帳內突然爆發出一道厲喝:
“什麼?”
“連丟三個州?”
“這怎麼可能……”
……………………………………
說明:
1、張永德(928年-1000年),字抱一,漢族,幷州陽曲(今山西陽曲)人,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重要將領。
作為郭威的駙馬,隨郭威起兵,屢建戰功,跟隨柴榮也是屢立戰功,官至殿前都點檢。
後在柴榮臨終前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
趙匡胤陳橋兵變時,他沒有反抗,也沒有參與,但當趙匡胤率軍進入開封時,張永德率禁軍出城迎接,既不邀功也不避諱。
關於他還有一個軼事典故:
初時,一個睢陽的書生曾說趙匡胤有做皇帝的徵兆,因此張永德私下非常支援趙匡胤。趙匡胤將下聘娶日後的孝明皇后時,張永德出了數以千計的金帛銀錢來資助趙匡胤,故而張永德在宋太祖登基後受盡恩寵。
2、關於郭榮臨終前讓張永德、李重進向柴榮下跪稱臣:
雖然《宋史・張永德傳》並沒有明確記載,但《宋史・李重進傳》有記載:“及周太祖寢疾,召重進受顧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其實他們兩個是一起向柴榮稱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