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什麼看,還不滾出去……”
見兄長趙大再次怒喝,他胸中頓時湧起剋制不住的邪火,怒道:“滾就滾,你的事以後誰愛管誰管!”
“到時候你最好別求我管……”
說著,他氣鼓鼓地拂袖而去。
離開營帳,他抬頭看向已然暗淡的天空,盯著天空中的那朵孤雲發呆。
心中愴然,可淚滴卻始終倔強地掛在眼角。
他實在是搞不懂,原本一向對自己十分溫和、十分包容的兄長,怎麼這段時間動不動就向自己大發雷霆?
以前,就算他出錯主意了,兄長也都是諄諄教誨,從不動怒,更不會責罰自己。
可現在,不是讓自己下跪,就是讓自己滾,甚至還用皮鞭抽自己!
這到底是為什麼?
兄長怎麼就變成這樣了?
太子郭宗訓!
沒錯,都怪他!
都是因為他的出現,兄長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他若不隨軍北伐,又哪來這麼多事?
一念至此,他抬手揉了揉眼睛,等眼睛再次睜開時,已然充滿了森然的寒意:
兄長,從今以後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我倒要看看,到底誰是對的……
神童是吧?
太子是吧?
你給我等著……
營帳內。
趙普看向面色陰沉的趙匡胤,嘆息道:“明公,何至於此啊……”
“衙內雖然衝動了些,但畢竟年輕!”
“而且他說的也不無道理,如果韓通說的是真的,那我的局面就更危險了……”
趙匡胤突然打斷道:“可誰能保證韓通說的是真的?”
頓了頓,他又道:“則平,你不覺得這件事很奇怪嗎?”
聞言,趙普臉色驟變,當即凝眉思索了起來。
片刻後方才深深看向趙匡胤,點點頭,開口道:“的確很奇怪!”
“首先,我們要判斷韓通有沒有說謊……”
趙匡胤搖頭道:“吾觀其言行,不似說謊。”
“嗯,明公向來慧眼如炬,且那韓通城府不深,定然不可能騙得了明公的。”
“既然他說的是真的,那就不得不考慮韓通真的只是為了借太子那把梯子往上爬才出賣太子,還是這一切都是太子故意讓他這麼說的!”
趙匡義再次點頭:“不愧是則平,一針見血!”
“可惜廷宜完全沉不住氣,動不動就……”
說到此,他再次嘆了口氣。
趙普也跟著嘆了口氣:“衙內也才二十歲,終究會成長的!”
見趙匡胤不說話,於是他又回到正題上,繼續分析道:
“如果只是韓通為了向上爬才洩露這個訊息給明公,那說明這件事是真的,符家與太子估計已經聯合起來了。”
“從目前的情況看,他們手中應該是沒有實際證據,也不一定知道明公結義的事情!”
“但我們還是不得不防,畢竟符家的實力可不容小覷,再加上太子這麼快的成長速度!”
“這種情況下,衙內之前的話還真的很有道理,等北伐結束,他們肯定會更加針對您……”
趙匡胤沒有說話,看了眼趙普後,便端起案上的茶杯,若有所思地抿了一口。
這才緩緩開口道:“可如果是太子故意讓他這麼說的呢?”
趙普捋了捋鬍鬚,思忖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反而是好事!”
“這就說明太子是在試探您,甚至是在故意挑撥您與符家的關係……”
說到此,趙普皺了皺眉,疑惑地看向趙匡胤:
“說來也奇怪,北伐之前我們才私下商議過,若此次北伐能再進一步,就讓衙內與符家聯姻。”
“可現在偏偏出現了這樣的事情……”
趙匡胤嘆了口氣,喃喃道:“是啊,自從太子跟隨陛下北伐,我們便諸事不順。”
“不過誰能想到,六歲的太子,竟能有如此深沉的心思,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慄……”
說到此,他再次看向趙普:“你覺得接下來我們該如何做?”
趙普深深看向趙匡胤,挑了挑眉:“以屬下看,真相到底如何,暫時無法知曉。”
“但明公答應韓通是對的,如此一來說不定可以透過韓通來繼續打探太子的虛實。”
“而接下來,明公更要抓緊時間,做好萬全準備,務必確保成功突襲幽州,拿下此次北伐的首功!”
“只有如此,到時不論進退,都能多一分保障……”
趙匡胤點點頭,眼裡的欣賞都快溢了出來:“知我者則平也!”
說罷,他便緩緩起身,往外走去:“你先休息,我得再去確認一下各項部署,明日便要開始行動了……”
趙普恭敬行了一禮,看著趙匡胤離去的背影,不禁暗自嘆息:
明公啊明公!
你說太子心思深沉,你自己又何嘗不是呢?
你明明都已經心有定計了,偏偏還要問我的看法……
唉!
一個是六歲神童太子,一個是當世不二人傑!
只怕早晚都會刀兵相向……
他知道,在明公看來,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先立功,最好能當上殿前都點檢。
到時候如果等到了天時,以殿前都點檢的身份再進一步,自然要比現在穩妥得多。
就算天時不來,他也可以退一步!
而有了北伐首功,若再能當上殿前度點檢,就算他向陛下主動坦白、俯首認罪,陛下只怕也不得不顧忌他身上的功勞與職務,所以也是最穩妥的。
一念至此,他的目光驟然變得堅定了起來,喃喃道:
“明公放心,此次北伐過後,殿前都點檢必定是你的!”
“則平也絕不會讓你退那一步……”
……………………………………
說明:
符家第三女是趙匡義的“懿德皇后”,歷史上雖然沒有二人準確的結婚時間,但據歷史資料推測:
很有可能是在柴榮死後,趙匡胤當上了殿前度點檢,為了拉攏繫結符氏一族的力量,故而讓趙匡義與符家第三女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