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大周

第3章 多多親近

天空逐漸放亮。

原本肅靜的酸棗門外,卻一遍遍迴盪著萬千將士洪流巨濤般的呼喊: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梁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

郭宗訓愣了愣,忍不住掃了眼在一眾文武大臣帶領下齊齊跪倒的萬千將士:

這就是山頂的風景?

但很快,他也跟著跪了下去。

可嘴角卻是徹底壓不住了,只能埋著頭強忍激動。

他是真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被封為梁王。

何為梁王?

大周的都城可就叫大梁城。

而且歷史上的柴宗訓就是以梁王的名義繼承皇位的。

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自己已經是實際上的太子了!

至於為何不直接封為太子?

沒辦法,亂世之中,幼主立儲的風險不得不考慮!

封王則是最務實、靈活的辦法,恰恰證明了父皇的高明。

當然,他知道歷史上後周封王的本質大多是“榮譽虛銜”。

而且作為郭榮活著的兒子中最大的一個,太子之位遲早是他的。

但提前被封王的好處也是很明顯的:

被封親王,那他就有資格開府!

開府就意味著他可以光明正大、名正言順組建自己勢力。

雖然自己只有六歲,但那又如何?

神童、太子雙BUFF加持,還不能組建自己的班底了?

不說別的,親衛隊至少得有吧……

不過這對他來說只是意外之喜。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從今天開始,在這個被歷史上贊為五代第一明君的父皇眼裡,自己已經是真正的神童,未來的皇位繼承人了!

換句話說,從今日起,自己已經成功踏出了取得父皇信任與重視的第一步。

但自己今天最重要的另一個目標還沒有達成……

眼看著已經過了出征吉時。

但此時的郭榮卻並不在意。

亡妻託夢說此次北伐必定大勝,而且還突然發現自己的好大兒是神童!

他的嘴角早就被好大兒吊成了上弦月:

“好了,都平身吧,時候不早了,朕該出發了!”

頓了頓,待眾人起身,又道:

“曹彬,你親自護送梁王回宮,封王的後續事宜,待朕北伐歸來……”

郭宗訓挑了挑眉,看向曹彬:

他就是“曹彬沽酒”的曹彬啊!

沒記錯的話,此人雖是宋朝開國名將,但以仁厚、清廉著稱。

趙匡胤曾向其索要酒水來飲,曹彬拒絕,道:“這是帝王家的酒,不能擅給”,但他隨後自掏腰包買酒與趙匡胤對飲。

趙匡胤稱帝后,常對群臣提及此事,稱世宗(柴榮)麾下舊臣不欺主瞞上的,唯有曹彬一人,從此將其視作心腹。

這也就是“曹彬沽酒”這個典故的來歷。

嗯,必須將此人發展成自己的心腹!

郭宗訓收斂心神,見父皇還是要送自己回宮,於是連忙說道:

“爹爹,可是孃親夢裡說您不必要親自北伐……”

郭榮露出了慈父的笑容:“訓兒,你既然都能分析出此次北伐的重要性,就應該知道……”

頓了頓,郭榮的目光再次銳利了起來,堅定道:“就應該知道,此戰,朕必須親征!”

郭宗訓早就知道改變不他親征的決心。

於是瞪著兩隻水汪汪的大眼睛,無比乖巧地央求道:

“既然如此,孩兒願追隨爹爹一同北伐!”

此言一出,周圍的一眾心腹瞬間炸開了鍋:

“這怎麼能行?”

“梁王才六歲,怎能隨軍北伐?”

“這可不是兒戲啊……”

聽著眾人的議論,郭榮也無奈地搖了搖頭:“訓兒,你不行,你太小了,怎能隨軍出征……”

不行?

太小?

郭宗訓雙手叉腰,肚子往前一頂,氣鼓鼓道:“我乃郭家男兒,怎能不行?”

“而且誰說我小,我哪兒小了!”

“古有趙武隨母入營、蕭摩訶隨父從軍,拓跋燾隨父出征。”

“雖然他們當時都比我年長几歲,但都未及冠!”

“更何況,爹爹英明神武,肯定能保護好我的。”

“爹爹放心,孩兒保證,絕不給您添麻煩!”

也許是受到原主的影響,也許是臉皮夠厚,郭宗訓扮起小孩的姿態完全沒有任何尷尬或者不適。

相反,他十分自然,甚至有點享受!

他也不知道他這是什麼心理……

倒是郭榮,他明顯一愣:趙武、蕭摩訶、拓跋燾?

但很快他便反應了過來。

畢竟他也是“略通書史黃老”的。

只是他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12歲時便隨父親拓跋嗣(明元帝)出征柔然,參與軍事決策。

南朝陳國的蕭摩訶出身蘭陵蕭氏,13歲時隨父親蕭諒在南朝梁軍中任職。

父親戰死後,他被姑父蔡路養收養,繼續隨軍作戰,終成“南朝第一猛將”。

這些都沒有問題!

可那趙武什麼時候隨母入營了?

難道是自己記錯了?

郭榮愣了愣,回頭看向曹彬:“曹彬,趙武是隨母入軍營的嗎?”

曹彬一怔,努力地回想著:“回陛下,臣乃武將,恕臣無知!”

此時,宰相王溥突然站了出來,恭敬行禮,道:

“陛下,那春秋時期晉國的趙武,也就是趙氏孤兒,幼年時家族遭滅門,被程嬰救出後,在晉軍將領韓厥的庇護下隱於軍中長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