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大周

第7章 教朕做事

這些年又沒日沒夜為國事操勞,臉上更是看不見一絲笑容,就像個冰冷的、沒有感情雕像,眼裡只有宏圖大業!

如此想來,帶著梁王北伐或許也不是什麼不明智的決策……

“真的嗎?”

郭宗訓大喜,連忙說道:“孩兒確實有個請求,還望爹爹同意!”

郭榮挑了挑眉:“是何請求,但說無妨,哈哈……”

果然!

即便在酸棗門表現得如神童降世,但終究只是個孩童!

只要聽到獎勵,哪個孩子不是歡呼雀躍?

就連三位宰相也有著同樣的想法。

然而,郭宗訓接下來的話卻直接讓四人瞪大了眼睛。

“爹爹,孩兒希望爹爹日後只要不是特殊情況,就每日中午陪孩兒午休半個時辰……”

午休半個時辰?

郭榮皺了皺眉,這不是胡鬧嗎?

身為一國之君,每日有那麼多事要處理,哪有時間午休?

而且還每日都要午休半個時辰!

三位宰相也都無奈地搖了搖頭:終究是個孩童,哪裡知道國事有多繁雜!

他們倒是希望陛下能多休息休息、養好身子,可陛下事必躬親,又怎麼可能同意?

果然,郭榮很快就正色道:“訓兒,父皇知道你的心意,小小年紀便能如此孝順,朕心甚慰,但國事繁雜,父皇身為一國之君,豈能懈怠?”

“好啦,你回去好好想想其他的要求,父皇與他們還有要事商量……”

郭宗訓皺了皺眉:

果然!

老爹果然不會輕易答應!

於是煞有其事地說道:“不是有三位宰相在嗎?”

“小事就交給他們處理嘛……”

郭榮瞬間嚴肅了起來,連語氣都嚴厲了些:“胡鬧!”

“軍政無小事!”

“你怎能如此說?”

見郭榮明顯有些失望,三位宰相也微微搖了搖頭。

郭宗訓卻並不在意,在他看來,當皇帝或者領導的,哪能事必躬親?

累都累死了,又如何能治理好國家?

關鍵是,郭榮若是累死了,那自己還怎麼抱緊大腿?

又怎麼借郭榮之威來對付趙匡胤?

所以,不管是為了大周,還是為了郭榮,抑或是為了自己,都絕不能讓郭榮再如此勞累下去!

轉了轉眼珠,他一本正經地說道:

“爹爹,孩兒知道您一向勤政愛民,可人不是鐵打的,需做到鬆弛有度、勞逸結合!”

“這也是為何孃親託夢,讓孩兒代替孃親照顧爹爹。”

“孩兒沒記錯的話,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北周武帝宇文邕這些帝王都是難得的明君,可卻都因過度勞累而早逝……”

聞言,郭榮眉頭緊皺,整張臉瞬間變得鐵青。

三位宰相不禁臉色大變,倒吸一口涼氣:

糊塗啊,怎能說出這種話?

這不是在變向咒陛下死嗎?

這可是大不敬之罪啊……

三人幾乎第一時間跪倒在地,連連說道:“陛下息怒,梁王年幼,童言無忌、童言無忌……”

“梁王無師自通,能知道這麼多歷史典故實屬難得,請陛下看在梁王一片孝心的份上,恕梁王童言無忌……”

可郭宗訓卻一點都不慌,歷史已經證明父皇是位明君,而且自己才六歲,又是父皇的兒子,母后還是父皇最愛的大符後,就是再無忌一點,父皇也不至於真的為此動怒!

於是,不待郭榮開口,他又繼續說道:

“《中庸》有云‘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史記・蕭相國世家》也有記載,劉邦在論及自己為何能戰勝項羽時曾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貞觀政要》亦有錄,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討論治國時,多次強調‘君無為而臣有為’。”

“他曾說‘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於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

“這些都說明當好一個帝王,最重要的是識人用人,而非事必躬親、包攬政務。”

“我大周賢才雲集,父皇只需要識好人、用好人,如舵手般掌控好我大周這首巨船即可……”

郭宗訓有條不紊的發表完意見,偌大的御艙內瞬間陷入了一片死寂。

三位依舊跪倒在地的宰相,抬著頭,呆呆地看向瘦小的郭宗訓,微微張嘴,眼珠不斷顫動,似乎都化作了一尊尊雕像。

突然,他們的喉結不約而同地滾動了幾下!

下一秒,竟突然跪拜大呼:“神童,神童……”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梁王當真是百年難得一見、不,千年難得一見的神童……”

“有如此天縱奇才,我大周萬民之幸、文武百官之幸啊!”

“陛下,梁王如此,何懼我大周不能長治久安、一統天下啊……”

也難怪他們會如此激動!

之前,就像郭榮說的,他們也懷疑過凌晨在酸棗門出征時,梁王的表現或許是有人背後指使。

而方才郭宗訓說“小事就交給他們處理”的時候,他們也都有些失望,甚至肯定之前的表現是有人指使。

但此時此刻,他們是徹底相信了——梁王真乃神童也!

如果說凌晨的那些話是有人指使,可此時此刻,這些話絕不可能有人指使,畢竟誰也不知道出師後在御艙裡會發生什麼?

而且,之前梁王說的那些典故只是比較模糊的提一些人名,這難度並不大,但此時此刻,梁王竟能長篇大段地說出書中原文,還準確無誤!

這些典故即便是現背也要背很長時間啊!

可梁王年僅六歲,就能如此博聞強識,引經據典,一語道破為君之道,這不是神童又是什麼?

若還有人說梁王不是神童,還說梁王之前的表現是背後有人指使,他們打死都不相信!

而更重要的是,梁王的這些話也是他們的心聲!

換句話說,梁王是在為他們發聲……

然而,就在此時,郭榮的聲音突然響起,只是語氣卻無比陰沉:

“怎麼,你是在教朕如何當好一個皇帝?”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