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大周

第12章 真是神童

見趙家兄弟二人紛紛陷入沉思,趙普的神情也愈發凝重了起來。

按理說,一個六歲稚子的不喜,哪怕是個神童,也絕不至於引起他們如此大的擔憂。

但他很清楚,這些年明公趙匡胤利用職務之便,與眾多武將交好,更是有九個結拜兄弟。

而且他們個個都在軍方身居要職。

這些事情是絕不能讓陛下知道的,也沒有任何一個君王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說句不好聽的,在這個皇帝輪流坐的亂世,武將在皇帝眼皮子下抱團結拜,這本就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

一旦陛下知道了,他們這些人,包括他趙普,必會遭到清算!

所以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必須考慮在內。

這也是為何明公趙匡胤這些年會愈發的謹小慎微。

他知道,趙匡胤雖然從不表露心跡,但此刻肯定為此擔憂!

於是開口說道:“明公,衙內不必如此擔憂,與武將交好、結拜的事情梁王和陛下肯定不知道。”

“否則以陛下的性格早就已經對明公有所行動了。”

“最壞的可能也頂多是有一些風言風語讓梁王知曉了,但他肯定也拿不出證據。”

“所以,現在的關鍵還是多多立下功勞,牢牢贏得陛下的信任。”

“不管怎麼樣,就算梁王是神童,但只要陛下信任明公,那明公就不會有太大的危險!”

趙大深深看了眼趙普,但他並沒有說話。

他知道趙普是在寬慰自己,更知道趙普是在側面提醒自己:

如果梁王真的是聽到了什麼風言風語而對自己有敵意,那這件事就拖不得!

紙包不住火,遲早會有危險!

更何況,梁王還是個真正的神童!

所以,必須儘早想辦法未雨綢繆……

忽然間,他想起了王溥臨走時說的那句“如今看來,那皇子行營都監本應該是你的啊,可惜,真是可惜啊”。

心中莫名湧上一股懊惱:

如果我是皇子行營都監,還用得著如此擔心嗎……

另一邊。

大周皇帝郭榮的寢艙門外,王溥風塵僕僕地趕過來,卻發現範質與魏仁浦早已恭候在門外。

“你們怎麼會在這裡?”

“你來作甚?”

“好啊,你們兩個是不是從御艙出來就直奔這裡了?”

“你不也來了嗎?”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在想什麼,不就是想搶梁王老師的位置嗎?”

“你不也一樣?怎麼,只許你來,不許我們來?再說了,誰讓你和趙指揮使聊那麼長時間的,對了你們都聊了什麼?”

“與你們無關,我、我從未見過向你們這樣厚顏無恥之人……”

受不了二人的爭執,魏仁浦輕聲提醒道:“都安靜些,吵醒陛下與梁王,你們擔當得起嗎?”

二人聞言瞬間偃旗息鼓,於是三人都靜靜恭候在郭榮的寢艙外,一邊互相白眼,一邊眼巴巴地看著寢艙的大門:

什麼情況?

不是說午休半個時辰嗎?

怎麼到現在還沒起來……

御艙內。

郭榮躺在床上,伸了一個大大的懶腰,直到聽到自己骨骼發出了“咔咔”聲,他才緩緩睜開眼,滿臉的舒服愜意。

可不料,剛睜開眼,他卻突然嚇了一跳!

——————————————

說明:

1、關於趙匡義還是趙光義的問題:趙匡義是趙匡胤的弟弟,即北宋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沒錯,就是被現代網友戲稱為“高梁河車神”、“斧頭幫幫主”、“絕命毒師”的那位!)

後來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因要避諱而改名為趙光義。

而等到趙光義自己即位後,又改名為趙炅,以顯尊貴。

因此,“趙匡義”是其原名,“趙光義”是他在兄長趙匡胤稱帝后的常用名,兩者指的是同一人,只是不同時期的稱呼。

不過在這本書的世界裡,就不知道他有沒有機會改名“趙光義”了!

2、關於“義社十兄弟”的問題,這“義社十兄弟”的說法最早是出自兩宋之際李攸所著的《宋朝事實》,所以當時應該沒有這個說法。

而且柴榮應該是不知道“義社十兄弟”的存在!

3、“義社十兄弟”的結拜時間應該是顯德元年(954年),根據《宋朝事實》及《宋史》等記載,十兄弟有:

趙匡胤:殿前都指揮使。

楊光義:殿前司控鶴軍都指揮使,負責皇帝宿衛。

石守信:親衛左第一軍都指揮使。陳橋兵變時為殿前都指揮使,留守京城作內應,位列開國六元勳之首。

李繼勳:顯德元年十月升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王審琦:顯德元年參與高平之戰後升鐵騎都虞候,陳橋兵變時為殿前都虞候,與石守信同為京城內應。

劉慶義:侍衛司龍捷右廂都指揮使,負責京城防務。

劉守忠:殿前司散員都指揮使,負責皇帝近身護衛。

劉廷讓:侍衛司龍捷右廂都指揮使。

韓重贇:殿前司控鶴軍都指揮使,陳橋兵變後升任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是趙匡胤心腹之一。

王政忠:殿前司虎捷軍都指揮使。

4、以上人員官職都為陳橋兵變前的官職,因為資料缺乏,官職不一定都是準確的,但他們的確都是禁軍將領。

這還只是趙匡胤結拜的九個兄弟,除此之外,還有趙匡胤私交很好的一批將領,如:慕容延釗、高懷德、張令鐸、韓令坤等人。

歷史上,柴榮在臨死前做了最後一次人員調整。

殿前司高階將領中:

趙匡胤任殿前都點檢;慕容延釗任殿前副都點檢;石守信任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任殿前都虞候。

侍衛司高階將領中:

韓令坤任侍衛馬步軍都虞候;高懷德任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張令鐸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綜上可見,趙匡胤在柴榮眼皮子底下發展了多強的人脈,禁軍兩大體系中,幾乎絕大部分高階將領都是他的人脈。

這也充分說明了柴榮對趙匡胤的信任!

但其實柴榮也有在提防趙匡胤,只是他沒想到趙匡胤的人脈實在太強大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