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元紹,我們軍中的糧草還能用幾天?”
聽到衛楚的話,裴元紹連忙策馬向前。
“將軍,我們軍中的糧草還能用十天左右。”
“十天?”
衛楚一邊策馬向前,一邊握著地圖說道:“我們現在距離邯鄲大概三天的路程,用八天的時間應該能夠趕到鄴縣。”
“將軍的意思是直接繞過邯鄲城,兵臨鄴縣?”
“不錯,我們直接繞過邯鄲城,然後借用官軍的服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鄴縣。在鄴縣城中補充給養之後,我們就進入司隸州。”
衛楚說到這裡,扭頭看了眾人一眼。
“雖說司隸州現在兵力空虛,但是作為大漢的腹地,司隸州城池眾多。各地的府兵和衙役加起來,至少也能湊齊數萬人。所以進入司隸州,我們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不過你們也可以告訴士卒們,只要殺到洛陽城下,我保證大家至少能夠過上一年的安穩生活。”
不論是古代戰爭,還是現代戰爭,情報永遠是重中之重。
袁紹得到了一個不準確的情報,從而誤判了衛楚手中的兵力。
也正因為如此,袁紹錯誤的估計衛楚會為了給養進攻邯鄲城。
實際上袁紹制定的計謀沒有錯,甚至這個看起來並不怎麼樣的計謀,還有一些高明之處。
可惜這一套計謀沒有實施的基礎。
雖然多了五百人,衛楚等人無法在保證一人雙騎,而且剛剛歸降的土匪馬速並不精湛。
但是離開老鷹峽之後,衛楚等人也只用了八天的時間,就來到鄴縣城下。
鄴縣位於冀州和司隸州相交的地方。
鄴縣的縣令名叫孟林。
此人有一些本事,即使在亂世當中依然將鄴縣打理得井井有條。
也正因為如此,鄴縣當中多有商旅駐足,百姓的日子也還過得不錯。
這一日天剛亮,鄴縣縣尉肖番就急匆匆的來到了縣衙之中,找到了孟林。
“大人,剛才有一隊騎兵斥候來到了鄴縣城下,揚言一個時辰之後會有一支一千五百人的騎兵隊伍經過鄴縣。對方長途行軍,想要進入鄴縣休整一天。”
“騎兵隊伍?”
聽到肖番的話,孟林皺起了眉頭。
“你有沒有問過這些人從什麼方向而來?”
“他們從東北方向上來!”
“東北方向上現在正激戰正酣,這些騎兵為何從東北方向上突然撤回來?”
見到孟林有點質疑,肖番連忙踏前一步壓低了聲音說道:“我聽領隊的騎兵說,他們之所以回撤,是因為他們的隊伍裡面有一位重要人物,這個時候要返回洛陽。”
“這個重要人物名叫段理,他是張讓的乾兒子。段理原本在皇甫將軍的軍中擔任監軍一職,最近前線戰鬥順利,加上張大人即將舉辦六十壽宴,所以段理才帶兵從前線撤回,準備會洛陽給張大人祝壽。”
肖番的話,令孟林心頭一驚。
“這樣的人物可不能輕易得罪,你留下準備食物,我親自到城外去迎接段大人。”
孟林知道朝中宦官當權,也知道宦官不能輕易得罪。所以他與肖番進行分工之後,就早早帶著人來到了鄴縣城外。
等待了大概半柱香的時間,遠處天際終於出現了一支騎兵。
見到這一支騎兵,孟林不由精神一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