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前,兵匠老者答應所制兵刃,就在今天完工。喚人前去工坊取回各自兵刃,許褚、周泰、陳震、陳翎四人皆喜。
許褚鑌鐵大砍刀名謂:九耳八環象鼻刀,形狀與一般刀相同,惟其刀身厚,刀背上穿有九個鐵環,刀尖部平,不朝前突,刀柄略細彎度較大,柄後有刀環,重八十一斤。
周泰的長刀是唐刀的衍生,在環首刀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去掉了刀柄尾部的環,並延長了短柄改為可以雙手使用的長柄,使其變為可以雙手使用的窄刃厚脊的長直刀,可謂橫刀,重四十九斤。
陳震之劍、陳翎之劍,狀如普通,但切金斷玉不在話下,一名謂陽城劍,另一名謂儀劍!
文人之劍麼,十斤就差不多了,再重一點的話,拿不起怎麼辦,豈不是自砸招牌?
“陽城?”陳翎問曰。
“陽:從阜從昜,高明也;城:以盛民也。”陳震答曰。
“儀劍?”陳震問之。
“……”陳翎遙思不答。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瞬間,已近冬至,汝陰雖沒有招募到一萬勁卒,但還是勉強達到了三千數量。
在校場之上,當陳翎說出,他們這些人可免除徭役等諸多負擔的時候,士卒們歡呼了,齊聲吶喊道:“願為先生效死!”
陳翎只是笑笑,沒有在意。職業士兵的誕生,本來就是精兵策略之一,若還是按照舊律實施,何以讓這些從軍士卒家人放心?一上戰場,主將能力尚可的話,還能打勝仗;若是一敗塗地,還不都各自逃回老家?陳翎要的就是,就算打了敗仗,也要讓這些士卒,記得自己的好,明白只有在我陳翎帳下才會有這種好處,主動迴歸。上過一次戰場能活下來的都可算老兵,長此久往,一支全由老兵、精兵組成的軍隊就會成型,那個時候,難道還會再打敗仗?
李封、薛蘭兩將都送過來一些各自的親隨,陳翎沒有采納,而是在招募到計程車卒中選取了一些年幼者,配給自己以及陳震。陳翎自己還是沒掌兵,總共四千不到的兵卒,二千分給了許褚,一千讓周泰帶著,餘下部分,二百六十八人,充斥到城防之上。
細作系統也草創起來,多為汝陰本地人,有商人、有百姓、有乞丐…,總計二十幾人,陳翎將其交付給陳震負責,自己不管。
漸漸的兵卒訓練稍有所成,許褚一軍從慎縣跟隨過來的原袁術部屬士卒,經過史渙一戰,基本都擔起伍長以上的職責;而周泰所部,由於都是新招募計程車卒,與許褚相商之後,借調了部分,才有了起色。兵器、甲冑還是很缺,雖不能配備到每一個人,但比從前,卻是好了很多。
南船北馬,汝陰馬匹較少,不能成軍,幾個將領以及親衛配了一些之後,也就差不多,沒有了。
弓弩手、攻城營什麼的,現在根本不可能達成,陳翎只能作罷。弓箭手是好訓,但箭支消耗與步卒相比,陳翎估摸著,現在境地之下,還是算了吧。
隨著凜冬將至,曹操青州之戰已到了尾聲,不日將帥軍回陳留。這個時機點,兵卒有了,糧食不缺,陳翎已下決心,必須搶在曹操回過頭來之前,再下一城。至於目標,那就這裡吧。
不等陳翎召集諸將議事,忽袁術派使者前來通報,袁術起兵十萬,打著與陳翎同樣的算盤,想在曹操還在青州之時,出兵豫州,奪回譙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