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就是起兵造反,反了漢庭,自立為皇,那麼丞相,大將軍就可以隨便封了。
不過有史可鑑,造反的一般都沒好下場。
遠的不說,王莽篡漢,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下場異常悽慘。
想想這些,就有不寒而慄之感,呂布一軍步履維艱,此刻方兵出琅邪攻戰青州為己有。一展宏圖,大行封賞眾臣在今後,而非現在,惟今持重才是穩妥之策。
呂布似不滿陳宮之諫言,忍氣而走。他自恃管亥已降,此時的青州僅有北海一郡之地在孔融手中,無論怎麼看,呂布都將是名副其實的青州刺史,怎麼不能封管亥為牙門將軍?
刺史又稱州牧,“世其官”,其地位是世襲的。
在演義中,陶謙三讓徐州,劉備問曰:“君有二子,何不傳之?”謙曰:“長子商,次子應,其才皆不堪任。老夫死後,猶望明公教誨,切勿令掌州事。”
這件事說的就是刺史是可世襲的,另刺史下可設文職別駕、治中、主簿、功曹、文學等,又因刺史品階在正四品下到從五品下之間,武職設定應在其下,也就是說五品武官職已經算高位了。
牙門將軍這一職,品序五品,若是呂布將掌兩州之地時,封賞出去,還算尚可。但孤守一州之地時,在現在陳宮看來,呂布軍中唯有高順、張遼等舊將才能任此職。管亥這樣一個黃巾降將,實在不適居此高位。
演義之事,陳宮自是不知,但現在青州刺史孔融,其人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不擅理政,致使黃巾肆虐境內,呂布挾兵勢奪其地之後,就可向朝廷上表呈情,細言其中事項,等漢庭派使前來處置,這些陳宮自能想到。
如此一來,孔融不能殺,只能擒,擒或亦不妥,軟禁方為上策。
想著這些事情,陳宮召集人手,準備造冊為黃巾降卒上籍。
之前的黃巾軍或有自己的軍籍,但現在既然已降呂布,為其上籍乃是當務之急。
上了名冊才可算是真正呂布麾下的將士,若是沒有,那就沒有餉銀。餉銀按旬、按月分發,這個不必細表,最為重要的是陳宮可以藉此控制這些黃巾軍降卒。
黃巾軍之前何種狀態,陳宮不知,想來就是誰搶的多,誰就會多一份贓物,如此行事的確可以優勝劣汰,保持住黃巾軍最大的戰力。但現在既然已經降了主公呂布,就不能這麼辦,要按照軍律來行事,不能有半點紕漏。
這些事情宜早不宜遲,在陳宮的建議之下,管亥除去派人前去招降徐和之外,就在陳宮身邊為黃巾軍士卒上籍。
平壽城外,徐和、呂岱兩人還在麾軍相互絞殺中。
當廖化、管亥帳下校尉引軍來到之時,戰鼓震天,兩軍聲嘶力竭亂戰著。
此時柳毅敗退回莒縣不久,呂岱率軍戰得岌岌可危,他身旁將士死傷無數,在廖化來時,僅剩幾人在側。
廖化持節縱馬馳來,徐和接入人後,得知渠帥降於呂布,魂不守舍,徐和暗自想道,管亥近四萬人馬都不是呂布的對手,僅憑自己一己之力,還能如何?徐和心中滿是失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呆愣了半晌,在廖化的催促之下,徐和悲憤著令人鳴金收兵。管亥不降,過不了多久,自己就能斬殺城中之將,奪取城池,誰勝誰負,還未定矣!
當戰場上響起退兵的號令鳴金聲時,攻城中的黃巾軍驚愕起來。眼見就能殺敗呂岱攻入城中,卻被強令著後退,徐和他想幹什麼?
這麼多兄弟前來,死在平壽城下,現在你令退兵,到底怎麼想的?急紅了眼的黃巾軍不甘心,不聽從命令,繼續留在前方戰鬥的不在少數。
呂岱同樣聽到了對方的鳴金聲,暗忖著,難道是援軍前來?
心中鼓起了無窮希望,渾身充滿了力量,在黃巾軍不知是繼續攻擊,還是聽令回營混亂中,強斬幾人之後,急退入城中。
關閉城門,呂岱登上城樓俯視,見如潮水般退去的黃巾軍,一時間感慨萬千,不知是該慶幸還是悲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