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被榴彈直接命中的可能性,不是非常大。
在被對方炮擊後,塔基立刻從潛望鏡裡面,觀察著炮彈飛來的方向。
現在,撤退的命令還沒有下達,所以,他們只得向前衝,找到對方的炮兵陣地,徹底幹掉對方的炮兵。
四處都是炮彈爆炸產生的黑霧,戰場上一片朦朧,前面追擊的伊拉克殘兵,此刻已經不知所蹤。
塔基在努力尋找著,要是有炮兵雷達,可以透過測量對方的彈道,立刻知道對方炮兵的方位,但是現在,只能用肉眼觀察,用經驗去推斷。
塔基的潛望鏡轉了兩圈,還沒有找到對方的炮彈軌跡,就看到了讓他終身難忘的一幕。
米格機!大批的米格機,飛來了!他甚至可以看到,機翼下方,掛載著的沉甸甸的炸彈和可怕的火箭發射巢。
第一個攻擊編隊,終於飛到了戰區上空。
阿爾斯蘭駕駛著自己的米格-23,拉桿飛到了高空,開始承擔重要的防空任務。
四架米格-23,變成兩個雙機編隊,拉到了8000米的高空,開啟了自己那並不太可靠的雷達,開始監視四周的空域。
四架米格-21,在5000米的空中盤旋,隨時準備迎擊可能出現的伊朗空軍。
此時,卡倫河的上空,是伊拉克空軍的天下!
隨著兩個中隊的掩護戰鬥機,後方擔負轟炸任務的戰鬥機,終於來到了伊朗人的頭頂。
一直都在追擊伊拉克軍隊,本來伴隨著裝甲部隊的防空火力,又全部留在了指揮部,而空軍,去迎擊轟炸德黑蘭的伊拉克空軍,這一刻,他們成了待宰的羔羊。
最先飛來的,是米格-23。
在設計的時候,米格-23的定義是一種戰鬥機,用於與敵方爭奪制空權,可是,從實際的使用來看,米格-23本來設計經典的可變後掠翼,並沒有帶來太大的機動性的改觀,反而加大了結構重量,導致其機動性甚至還比不上輕巧的米格-21。
反倒由於採用了雙發設計,載重量大,改型成一種轟炸機,反倒更合適,這也就有了後來的米格-27,就是轟炸版的米格-23bn。
此時,兩個中隊的米格23,除了掛載兩枚紅外格鬥彈之外,機翼下和腹部,掛載的都是普ff8通的250kg低阻炸彈,每側6枚。
而後面的蘇-20,是專用的對地攻擊機,除了左右翼根處的的20毫米機炮外,機翼下各有3個掛架,機身下有4個掛架,外部總共有10個掛架。除了機翼下的中間掛架是防禦武器專用掛架,只能掛紅外製導的空對空導彈之外,內側和外側的機翼掛架和機身下掛架全部使用的是對地攻擊的ПД3-57mt或mta型掛架。
此次攻擊,蘇-20進行了最佳化配置,機翼外側的掛架,掛載的是b-8發射器,每個裝20枚80mmc-8火箭彈,中部掛載的是紅外空空導彈,內側是兩枚500kg的3Б-500型自由降落和減速凝固汽油彈,腹部四個掛架,前面的是aПy-68ym2火箭彈發射軌和c-24型240mm火箭彈,後面的是pВc-250集束炸彈。
伊拉克空軍缺乏對地精確制導武器,所以,掛載的都是普通的對地炸彈,但是,這些炸彈,絕對是伊朗夢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