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帝國

第六十九章 側滾!

p-23t導彈採用三翼面氣動佈局。主彈翼採用大後掠角梯形翼,在主彈翼之前有4個鴨式舵,在主彈翼之後還有4個輔助控制尾舵。有些像個穿裙子的少女,由於控制面位置合適,而且大,導致該彈的機動效能較好,但是,受限制於蘇聯的固體火箭技術,導彈的射程不遠。

導彈,其實就相當於一枚有制導能力的火箭彈,點火,固體燃料發動機,在十幾秒的時間內,就全部燃燒完了燃料,之後,就靠著慣性,進行無動力飛行。

而且,p-23t採用的是無線電指令修正加慣性中制導和被動紅外末制導,紅外導引頭的前端是一個玻璃冒,阻力較大,不如採用雷達型的尖頭部阻力小,在相同的固體發動機下,雷達型的射程要高出一大截。

所以,種種原因,導致p-23t的射程,只有十五公里,這是最大射程,對方只要稍做機動,就夠不著了,所以,在十二公里的時候,發射p-23,是比較正確的選擇。

在這個年代,沒有一種中程導彈能夠做到發射後不管,即使是後世效能先進的aim-120,也只能是在末端20公里的時候,載機才能夠放手逍遙,前半段的時候,還是載機得提供資料。

p-23t就更加如此了,發射出去導彈,阿爾斯蘭根本就不敢做過大的機動,得不停地用雷達照射目標,提供目標的各種資料,透過無線電指令,給導彈提供必要的資料,適時修正。

這幾十秒的時間,就是他最危險的時候,等到導彈飛近對方,紅外導引頭啟動之後,他就可以全速撤退了。

當導彈進入了自主引導階段,基本上就意味著進入了導彈的不可逃逸區,戰鬥機的機動效能再強,也絕對沒有導彈的機動性好,戰機能夠飛出9個g的過載,已經是極限,而導彈很容易就飛出20個g的過載來,當然,利用紅外干擾彈或鉑條等裝置,可以干擾不夠先進的導彈。

望著兩隻導彈射出的濃煙,阿爾斯蘭在心中默唸著,真主保佑,一定要取得個擊落戰果!

在高空執行警戒任務的熊貓,正在嚴密地搜尋著四周的可疑訊號。

熊貓是一種重型制空戰鬥機,有兩名操作人員,前面的是飛行員,後面的是武器操作官。兩人駕駛體制,可以分擔許多工作,比如,操作各種複雜的電子對抗裝置,同時發射兩枚導彈攻擊兩個不同的目標,這些,都是比單人飛機優越的地方。

在四機編隊的末尾,是編號為472的阿哈米駕駛的飛機。

後艙的武器操作官拉納瓦德,突然發現雷達告警器的燈開始閃亮,同時,耳機中傳來了一種在訓練中非常熟悉的聲音。

“後面有米格機,正在對我們進行雷達照射。”拉納瓦德立刻通報了前艙的飛行員。

突然,聲音變成了短促而尖銳的嘯聲。

“對方已經鎖定我們,發射了導彈。”拉納瓦德急切地說道。

在這時,耳機中傳來了編隊指揮官的聲音:“後方有米格機,立刻進行側滾脫離。”

米格機使用的高空雲雀雷達,雷達天線直徑750毫米,工作頻率15mhz,單脈衝體制帶連續波照射功能,峰值功率100千瓦,掃描範圍為方向+-45度,仰俯+-30度,採用雙反射卡塞格倫天線,但具備多普勒探測能力,能在雜波背景中上視空中目標,對於rcs16平米的目標,其搜尋跟蹤距離分別為85千米和54千米,制導半主動的p-2324導彈最大距離為30千米。

這種雷達,效能其實非常落後,相比f14的雷達,簡直就是玩具。尤其是出口給伊拉克的,更加縮水。所以,被米格機鎖定之後,只要轉到和速度方向與戰機雷達的波束垂直的位置,就會被雷達當作是雜波濾除。

按照事先的訓練,編隊四名飛行員一起按動油門杆上的四向電門,壓桿蹬舵,戰機進行了九十度的側滾,同時分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