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晚上的準備,空軍的攻擊機群,終於登上了蘇桑吉爾德沼澤地的舞臺。
飛在最前面的,是兩架米格-25截擊機。
作為截擊機,米格-25是最出色的,憑藉著加力推力達110千牛的兩臺渦噴發動機,米格-25可以飛出3倍音速的極限速度來,不過這種狀態只能維持三分鐘,即使如此,憑藉著優異的氣動佈局,巡航時米格-25也比米格-21要快。
米格-25到達戰場上,主要的任務就是偵查戰場形勢,與最頭疼的f-14爭奪制空權。
米格-25的長機,還是由“天隼”雷耶爾駕駛的,這已經是他的第四十次戰鬥升空。
f-14可怕嗎?每次遇到熊貓,伊拉克的空軍都會丟盔棄甲,狼狽而逃,雷耶爾決心改變這個狀態,讓伊拉克空軍重新拾回信心。因為,雷耶爾從蘇軍教官那裡知道,脈衝多普勒雷達是比較出色,但是,也有著一個重大缺陷,他苦練了一個動作,可以讓自己的飛機訊號,在對方的雷達上脫鎖。
接著,是一個米格-21的四機編隊,他們攜帶的,也都是空空導彈,他們的任務,是保護後面慢吞吞的蘇-20攻擊機。
蘇-20攻擊機,是蘇-17裝配匠的出口型號,後者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變後掠翼單座戰鬥轟炸機,是由固定翼戰鬥轟炸機蘇-7發展而來的。
由於採用機頭進氣口,所以看起來和米格-21有些相似,但中心錐體放大,內可裝測距儀、全向警戒雷達等火控電子裝置,兩根皮托管裝在機頭上方。機身背部擁有高大的脊艙,用於容納更多燃油與裝置。在這個時代,最流行的就是可變後掠翼,蘇-20的頗有特色的外翼段可變後掠機翼為中單翼形,外翼後掠範圍為28-62度。武器掛架共有8個,其中2個專掛副油箱,其餘6個可掛總計4000千克的各類對地攻擊武器(如火箭發射巢、240毫米大直徑火箭彈、減速炸彈、as-7黑牛空對地導彈等),機翼根部內裝2門30毫米hp-30機炮,各帶彈70發,全機外形相當矯健威武。
由於發動機落後,導致空載時推重比都不到1,蘇-20攻擊機拖著彈藥,慢吞吞地爬了過來。
而更加慢的米-24雌鹿,將會在半個小時後到達戰場。
此時,米格-25已經將整個空域掃了一遍,沒有發現有對方戰鬥機活動。
他們知道,伊朗人的空軍已經不如開戰時了,由於零件短缺,許多熊貓都無法起飛,既然伊朗的空軍沒有來,那這裡就是自己的天空!
此刻,地面上的伊朗裝甲部隊,已經有了一絲慌亂。
拉賈維沒有想到,他忘記了最重要的一環:這裡雖然平時很少有戰鬥機活動,但是,自己被發現之後,伊拉克行動緩慢的空軍,如果能夠趕到這裡,那絕對就是另一種結果。
裝甲部隊對空軍,那就是死路一條,死得連渣都不剩。
他立刻向後方請援,無論如何,也要派出戰鬥機,將頭頂的這些傢伙趕走,即便f-14熊貓無法過來,就是老式的f-5虎式戰鬥機來了也行。
快點啊,時間就是生命,在發現頭頂的兩架米格-25之後,拉賈維就立刻向阿瓦士請求援助。
第二條命令,那就是,裝甲師全師出擊!
在己方的空中力量沒有到達之前,想要逃避對方的空中打擊,那就只有一個方法:和對方混在一起!
只要雙方一交火,彼此之間陣型亂了,到處都是雙方的戰車,這種情況下,天空中的那些攻擊機,根本就無法對己方進行有效的打擊,光是敵我分辨,就是一項很麻煩的事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