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臥江山

第七十一章 城外難民成海潮

今年的杭州格外的冷,大雪似天上織娘丟下來的銀線,已經將天地變成一片白皚皚的銀裝素裹。

由於城外的難民聚集越來越多,城門已經開始提前關閉,起初還哭天喊地拍打著城門尋求生機的難民,一個個縮在城根下,已經被飢寒折磨得不成人形,連求救的力氣都沒有。

朝廷的賑濟糧雖然下來了,但也是杯水車薪,更何況被層層剋扣之後,根本就沒辦法滿足難民的救命需要,這些個難民平日裡連稀粥都沒能喝上一口。

很難想象城內紙醉金迷醉生夢死,而城外則餓殍遍地,幾乎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杭州是充滿了人文氣息的城市,富戶們也樂意做些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善事,可眼下城門已經關閉,他們也只能讓家僕和護院每天從城頭用吊籃丟些硬窩窩等食物下去。

可這些食物丟下去,並非就是好事,因為將食物投下去之後,便會造成難民們的哄搶,而在哄搶的過程當中,餓瘋了的人們會不擇手段獲取救命的食物,每次因哄搶而死的人,比餓死的還要多!

鑑於這樣的好心做壞事,富戶們也不忍再看到,於是便放棄了從牆頭投食物下去,轉而聯名向杭州府請命,希望官府能夠定期或者不定期開放城門,以便他們可以出去救濟災民。

杭州府也是有苦難言,如今南方的形勢已經勢同水深火熱,方臘叛軍攻佔了青溪縣之後,一路披靡,先攻克了睦州,佔領了分水、遂安、桐廬等縣,而後又向西攻下了歙州,眼下又往東攻打富陽和新城,一旦拿下這兩處地方,方臘的叛軍下一個目標,可就是杭州了!

非但如此,處州的霍成富、陳箍桶等人也率領麾下亂賊加入了方臘軍的行伍,衢州等地的摩尼教分舵也紛紛起兵響應,方臘叛軍一下子便糾集了數萬的人馬!

朝廷關於派誰南下平叛據說已經拿定了主意,然而以大焱朝的效率,這些個平叛軍能夠及時趕到杭州來駐紮,還是兩說之事。

方臘亂賊以摩尼教的名義起事,擁有極為龐大的民間基礎,說不定早在入冬之時,便已經有大量的叛賊分子混在難民潮之中,潛伏進入到了杭州城之中!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杭州府不得不關閉城門,切斷城內外的聯絡,而後派出精銳幹探,清理城中的叛亂分子。

可惜這些人都是發自於民間,隱蔽性極強,想要將他們挖出來並非易事,若在這樣的情況下放開城門,必定會功虧一簣,引得更多潛伏分子進入杭州城內。

可如果不開城門,杭州城外那數萬難民,可就過不了這個冬天了!

直到此時,杭州府的鄉紳富豪和官員權貴們才突然覺醒,才覺得這個冬天真的跟以往不一樣,可他們又能做些什麼?

他們倒是想做些什麼,畢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會讓他們心生罪惡,可苦於無人牽頭,誰也不知道官府的態度如何,萬一觸怒了這一幫官員,冬天過後又該如何再混下去?

他們的目光是要比尋常百姓長遠一些,可也長遠不到哪裡去,因為他們就從未想過,這個冬天,或許有可能就過不去了!

亂世梟雄起,自然還是有個把出頭鳥的,比如剛剛從青溪載譽而歸的宋家少爺宋知晉!

這段時間的宋趙兩家可謂風頭無兩,先是宋知晉成為了杭州年輕一輩人人仰望的抗匪大英雄,而後朝廷人員更迭,罷黜了原先的知州大人。

如今杭州的知州名喚趙霆,初來乍到,為了收攏人心,便與趙文裴所在的趙家認了本家,趙家順勢認祖歸宗,跟知州趙霆親熱至極。

得益於此,趙霆很快便站穩了腳跟,而趙家也是身份暴漲,儼然已經取代了“皇商”王家,成為杭州城的第一大戶。

而讓人豔羨不已的是,前段時間朝廷又派遣了廉訪使趙約到杭州來巡視,這趙約又是趙霆的本家兄弟,到了杭州之後說得不好聽就是坑瀣一氣,如今的杭州城,誰還能與趙宋兩家比肩?

有鑑於此,杭州富戶們也開始抱團起來,主動向趙宋兩家靠攏,因為他們心裡很清楚,方臘叛軍一旦打過來,首先要收拾的,必定是他們這些富戶!

這宋知晉果然是從賊窩裡走了一遭回來的,整個人的氣度和心性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一如遊學前後的蘇牧一般。

在富戶們的主動示好之下,宋知晉果真大刀闊斧進行了勢力的整合,在趙霆和趙約的支援下,開始嚴格的篩選,竟然從難民之中挑選青壯,整編成了一支千人的民團!

這樣既能夠緩解難民的問題,也為杭州城的安保問題開拓了一條解決的道路,連知州趙霆,都對宋知晉這一策略心生佩服。

不得不說,宋知晉這一手確實玩得很漂亮,以致於他在杭州年輕一輩之中,聲望無人能及!

年輕人本就血氣方剛,早在隋唐之時便有寧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的說法,這無論是哪朝哪代都差不多的,比如蘇牧所在的後世,便有許多年輕人整日叫喊著,恨不得爆發一場復仇大戰之類的。

在宋知晉的號召之下,這支民團很快就壯大起來,他們開始有組織地出城去,維持城外難民潮的治安,繼續挑選可用之人,順便保護富戶們,協助官府開戰賑災的工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