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瞞不住了,我被蔡文姬曝光了

第126章 陶謙惶恐,賈詡毒計

蕭雲繼續道:“倘若都放下所有輜重,以輕騎加速前行需要多久?”

聽到這,賈詡思索片刻 ,大概盤算了一下:

“八天,便可抵達。”

蕭雲頷首,沉思片刻;

“曹操此番從兗州出兵,意圖趁其他諸侯坐觀成敗時,以最快速度拿下徐州。”

“因而,其兗州後方必定空虛。”

“我意,從長安出輕騎以最快速度偷襲兗州,則徐州之圍可解。”

“諸位,可有意見。”

瞬間,全場沉寂。

片刻後,賈詡沉聲道:“司空欲行此計,還需要解決幾個問題——”

“一者,曹操舉八萬之眾攻伐,徐州城中士卒,加上我們的五千人,也僅有不超過兩萬兵力。”

“從 徐州派快馬回長安,需三天時間,再從長安出輕騎急襲,到達兗州也需五天時間。”

“一來一去,我們需以不到四萬之眾,堅守八天以上的時間。”

“二者,一旦我們自長安出兵,則需速戰速決,一擊得勝則立刻折返,否則長安兵力薄弱,一旦其他諸侯趁機舉大軍而攻,則長安危矣。”

“若能解決這兩點,徐州之圍可解。”

一席話落,滿座沉默無言。

說實話,這難度實在太高了!

如賈詡所說,第一,要堅守徐州半個月內不被攻破,第二,長安出兵,更需一擊必勝,一旦被兗州軍拖住,長安則危險了。

蕭雲閉上眸,微微沉思起來。

這時,賈詡眼珠微轉:“在下還有一計,卻不知,將軍敢不敢用。”

蕭雲抬起頭:“你說。”

賈詡不動聲色:“此刻,司空支援徐州,其餘諸侯的目光必定會放在那長安上。”

“若是如此,司空則可以用一招……偷天換日!”

“ 長安距 兗州甚遠,但……倘若是從揚州汝南一帶用兵,再以輕騎加速前行,只需一夜路程便可抵達。”

“司空若是從揚州調出一萬兵馬直襲兗州,非但曹操意料不到,即便是劉表,袁紹等人,也意料不到!”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從揚州調兵?

揚州,可是蕭雲剛剛乾翻袁耀,而拿下的地盤。

現在, 全揚州的統帥,只有一個皇甫嵩,全揚州的守軍,也只有那麼一萬幾千人。

抽走了揚州的兵力,揚州……可幾乎就是一座空城!

誰會相信,蕭雲不從兵力充足的長安出兵,反倒會抽乾揚州的兵,去偷襲一個兗州?

魯肅沉思片刻,搖了搖頭:“此計不可,即便他們一時反應不過來,可一旦兗州被偷襲,其他諸侯接到訊息,立刻就會明白……司空出的揚州軍!”

“劉表本便和司空有仇,倘若此時再得知此事,必定會出兵取下揚州……”

“而且,以曹操的用兵之法,只怕也會舍兗州而直取揚州淮汝一帶。”

話音未落,賈詡淡淡回應:“若…… 偷襲兗州的這支軍,打的是袁紹的旗號呢?”

剎那間,全場眾人,目瞪口呆。

打著袁紹的旗號?

倘若如此,不等於直接把曹操的怒火,轉移到袁紹的頭上了嗎?

這誰還能想到,會是揚州出了兵?

賈詡拱手:“以在下之見,司空需從兩邊同時用兵。”

“一者,是讓周瑜帶我們所繳獲的袁紹軍旗戰甲,快速前往揚州,接替鎮守揚州一職,此一去,只需兩天時間。”

“二者,就是再同時令皇甫嵩接到這批物資時,立刻讓一萬兵換上袁紹的軍旗戰甲,趁夜出行直襲兗州。”

“這個過程算下來,只需三天時間。”

“一擊得勝後,只要那曹操回防,這支輕騎就立刻直奔著長安方向而去。”

“要知道,這支軍所打的旗號,是袁。他們可不會認為,這支軍是回往長安的,他們只會認為……這支兵,是奔著袁紹那邊去的!”

“等皇甫嵩的這些兵馬回到了長安,就可稍作休息,再出一萬人回防揚州。”

一番話落。

這些個人,被驚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偷天換日,再將這麼一個偷襲的屎盆子扣在袁紹頭上。

等曹操和袁紹徹底捋清楚事情來龍去脈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這計……

未免也太毒了啊。

即便連蕭雲,都在不停頷首讚歎。

不虧是毒士啊!

這一計,等同於直接把袁紹和曹操兩個諸侯都給玩蒙了!

蕭雲當即下令:“文和,你一會立刻修書兩封,分別送往長安和揚州,讓周瑜和皇甫嵩依計行事。”

“其他人,隨時待命。”

魯肅猶豫了一會:“可……徐州如何守得住?”

蕭雲並未直接回答,反而是看向了賈詡:

“文和還要藏拙嗎?”

一句話,卻讓 諸將摸不到頭腦了。

不對啊。

人家賈詡,不是已經將局勢分析了個遍,將計謀都出了嗎?

這藏拙之言,又是何意?

魯肅思索片刻,忽地一笑,不再言語。

這賈詡,只說了分析了兩邊利弊局勢,卻未言如何以徐州不到三萬之眾,攔住整整八萬曹操的精兵!

為何?

徐州一戰,本就艱難無比。倘若一步錯,非但徐州失守,連長安都要面臨險境。

賈詡向來明哲保身,更不可能提出過於激進之策。他在等蕭雲的抉擇,再決定如何出策!

只怕,賈詡心裡,早已經規劃好了所有情況,無論是離開徐州,還是與曹操誓死一戰,他都有相應策略對抗!

計謀,算的不僅僅是利弊得失,更算的,是人心!

賈詡只不過草草數言,卻已經被蕭雲看穿了所有心思!

論這人心算計,只怕,蕭雲更勝一籌!

賈詡拱手行禮:

“司空心裡既然已有破敵之策,何須在下多言?”

蕭雲笑了:“哦?文和何出此言?”

“司空向來行事謹慎,從不打無準備之仗。”賈詡低下頭,態度謙卑:

“但此番在下出計後,司空只言長安出兵,卻不問在下徐州如何出兵,豈不是就說明,司空早有禦敵之策?”

聽到這,蕭雲心裡對賈詡更多了幾分讚歎。

他,早便將自己的心思看透了!

一側,孫策皺眉思索片刻,也明白了其中道理。

他對賈詡,多了幾分敬佩。

即便年幼如孫權和孫尚香,也頓悟了。

反倒是許褚,典韋兩人,卻是聽的一臉迷糊。

許褚和典韋撓了撓頭。

算了,不管了。

這聰明人之間的博弈,他們也聽不懂。

蕭雲心裡,已然有了計劃。

只需讓典韋許褚兩人趁夜各率兩千人,出城埋伏。

待到大戰開時,此兩人從側翼衝殺,大破曹軍陣型。

以典韋和許褚之勇猛,曹操必然會避其鋒芒,再做打算!

然而,還不等蕭雲下令,又一將士匆匆而來。

“司空,平原令劉備,為司空送來了一封信。”

“劉備?”

蕭雲坐直起身,眉頭擰緊。

他倒是差點忘了這麼個存在。

歷史裡,曹操攻徐州時,劉備不就是帶了一兩千人來援嗎?

“取來與我看。”

“喏。”

片刻後,一份竹簡被呈了上來。

蕭雲接過竹簡,細細看去。

“陶公有難,司空大義來援,備欽佩不已。”

“備雖兵馬不多,但也願與司空一同鎮守徐州,以克曹賊。”

竹簡上的話語,看似簡單無奇。

但蕭雲的面色卻微微一變。

他感覺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

“你們都看看吧。”

“喏。”

這些人紛紛拿過竹簡,傳遞閱著。

閱罷,魯肅面色古怪,而賈詡同樣眉頭微皺。

而孫策,則是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可他卻說不上來。

至於許褚和典韋,則是看的一頭霧水。

“俺倒是覺得,這信上內容沒啥不妥啊。”

“劉備願意來就來唄,這徐州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又不少。”

許褚典韋紛紛言著。

魯肅沉聲道:“劉備以仁義立身,前來支援倒還可以理解……”

“十八路諸侯聯盟,包括後面函谷關一戰,他都是不做聲響的來了。”

“唯獨這一次,他倒是偏偏專程派人給司空送上一信……著實有些古怪。”

賈詡眼珠微轉:

“在下以為,此信並非出自劉備的手筆。”

聽到這,蕭雲頷首言道:

“文和所言深得我意。”

“此信,看似是闡明抗曹之志,實則卻是在試探。”

“若我不予回覆,則說明,徐州足有抗曹之力。”

“若我予以回覆,則說明徐州危難重重,須他一臂之力。”

“只憑一封信,他便可知道徐州現狀,更可探得徐州城中到底有多少兵馬!”

聽到這,許褚和典韋,才算有些明白了過來。

可典韋還是納悶說道:“那即便他知道了又當如何?”

賈詡補充言道:“若徐州不需他相助,則他可以故意放慢行軍速度,暗中坐觀成敗,靜等我軍與曹操交戰,待到曹操敗北之時,再予以曹軍重創。這樣一來,他對徐州,也是大恩一件!“

“若徐州需他相助,那他對徐州,豈不就是成了雪中送炭,等到後面,擊退了曹操之兵,陶謙也必須要重謝於他!”

“此信,一箭雙鵰,好生算計!”

許褚蒙了:“這更不對勁了啊,那劉備素以仁義成名,更從未做過任何算計他人之事,他怎會如此心機?”

魯肅卻搖了搖頭:“這才是此信的可怕之處……”

“劉備素以仁義成名,沒有人會覺得,他劉備會有算計他人的時候,倘若非主公提醒,即便連我和文和都很難相信,劉備會有這般算計!”

蕭雲下達了最終言論:“必有一名士,為他出得此一箭雙鵰之計!”

剎那間,全場靜謐。

他們,都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劉備自起兵來,有關張兩將,堪比萬人敵,名義滿天下,卻始終無一立足之地。

為何?空有一身仁義,卻是胸無良策,處處奔波,更不知何去何從,庸庸碌碌,如何能成事?沒有軍師的劉備,如沒有牙的猛虎,註定庸碌無能。

但現在,光從這一封信就能看出……出此計之人,必定不凡!

劉備得此名士,豈不是等於這頭猛虎,安上了鋒銳的牙齒!

今後,這天下,要更亂了!

蕭雲目光深邃起來。

原歷史裡。

劉備前半生連連敗仗,丟家妻子,連三兄弟都曾被打的走散了。

可……他先得徐庶,連敗曹軍!

後面,徐庶雖然走了,但又迎來了諸葛亮。

自那以後,劉備一路高歌猛進,幾年來的擴張,幾乎到了一個極其誇張的地步!

以仁義之名,招攬無數英雄猛將,再得軍師,他從身無分文,可怕到連曹操都要忌憚的程度。

如今,歷史變了。

劉備,這麼早就得到了一位軍師!

蕭雲冷笑了一聲。

“子敬,你和文和即刻出城,去會一會劉備。”

蕭雲就是要魯肅和賈詡前去試探一番。

他更這劉備所得的名士,究竟是何人?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