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也改變不了趙括的千古罵名啊!
“董睿,你說的對,然後呢?”董璜不屑的問道。
“我再給你們說說長平之戰兩軍的情況。
趙軍四十五萬,其中有精兵五萬,常規軍十萬,剩下的三十萬,都是臨時徵調的民夫,只能算是勞役。我說的對嗎?”
董睿笑著問道。
“嗯,好像就是這樣!”眾人點頭認同。
“秦軍四十萬,其中十五萬是白起、王齕統領的百戰雄兵。另外十萬是常規軍,剩下的五萬,才是勞役。我說的對嗎?”
董睿再一次問道。
“對,對!好像就是這樣。”眾人感覺有些不對勁了。
“這樣的兩軍決戰,孰強孰弱,誰勝誰負,已經很明顯了吧?”董睿笑著說道。
“哼!就算這樣。換做任何人,也不可能讓趙軍全軍覆沒吧?”董璜不屑的反駁道。
“呵呵,董璜,看來,你根本就不瞭解長平之戰啊!”
董睿不屑的嘲諷了一句,繼續說道。
“趙軍和秦軍開戰後,秦昭王就親自到河內郡,加封當地百姓爵位一級,並徵調河內郡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集中到長平戰場,人數高達了六十萬。而趙王卻未給趙軍增援一兵一卒和一車糧草。我說的對嗎?”
眾人頓時愣住了。
長平之戰中,好像就是這樣,自己以前為什麼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啊。
“趙軍四十五萬,無增援,無糧草。對抗糧草充足的百萬秦軍,孰強孰弱,誰勝誰負,還用我說嗎?”
董睿的臉上已經帶上了自得之色。
“哼!這也改變不了趙括紙上談兵的千古罵名!”
聽到這些,就連董璜都感覺有些心慌了。
董睿沒有理會董璜,繼續說道。
“我們在看看長平之戰的結局。四十五萬趙軍全軍覆沒,而秦軍傷亡二十萬兵。是兵,不是勞役,這一點很重要。
也就是說,趙括率領四十五萬糧盡、極其疲弱的趙軍,給秦軍造成了二十萬兵的重大傷亡!
而長平之戰的結局是,趙國並沒有滅國。而秦國同樣損失慘重,在十年之內並沒有發動過大的戰爭。我說的對嗎?”
董睿步步緊逼,讓眾人逐漸認同了自己的說法。
眾人都沉思了起來,認為董睿說的確實有些道理。
從長平之戰的結果上看,趙國確實沒有被秦國滅國,秦國同樣損失慘重,在十年內沒有了再戰之力。
只是,董睿的說法,太過標新立異,太過匪夷所思,任何兵書上都沒有相同的評論。
“這……這也不能否認趙括紙上談兵的事實吧?”
董璜徹底心慌了,董睿這番奇談怪論,把他都快說服了。
萬一把董卓也說服了,把西部門下督賊曹給了董睿,自己就沒有繼承董家的機會了啊!
董睿傲然的說道。
“第一、趙軍被圍四十六天,長期無糧,軍心不亂。
第二、趙軍四十六天中戰力不減,大量消耗秦軍,除去坑降的人數,雙方死傷比幾乎是一比一。
第三、白起擊敗了強盛的魏武卒、不可一世的楚國、精銳彙集的多國聯軍。
能與白起對陣的,敢與白起對陣者,絕非名將無疑。
戰後,白起見秦昭王,論趙括。
白起說:我以百萬之眾圍趙括四十五萬之軍,傷亡過半,才全殲此軍,是我用兵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情。
腹中無食,以人充飢而鬥志不懈,這是趙括的本領。
長平之戰,秦軍精銳損失過半,優秀將領死傷無數。實際是秦軍未勝,趙軍未敗。
唯一的不同是,趙括死了,我還活著。
秦昭王說:長平巨戰,秦失五十萬,趙失四十五萬,秦可謂慘勝。
而趙括死,武安君存,可謂大勝。
所以一個人成功,必須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董睿說完,雙眼看向窗外的月光,露出了感慨之色,長嘆一聲。
“名將最可求的是對手,趙括和白起二位名將在激烈碰撞中,發出了最為炫眼的火花,又快速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天意!這一切都是天意啊!”
董卓、牛輔、李儒、華雄、董璜、董福、董嗣等人全部都蒙圈了。
董睿的一翻引經據典的奇談怪論,竟然把趙括和戰神白起平起平坐了。
好似,董睿說的有些道理,讓他們沒有辦法反駁啊。
他們怎麼會知道,一千八百年後為趙括翻案的人有很多,董睿只是照搬了幾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