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晌午,狄道城南門外,郡守李參帶領著郡守府的官員,站立在官道左側。
其中就有候補官員董嗣和董睿。
董卓帶領屬下站立在官道右側。
郡守府的官員,身穿官服,大多都是文雅、白淨的形象。
而董卓和其屬下,則是盔甲在身,英武中帶著粗獷之氣。
李參身邊站著一位身穿同樣款式官服的中年男子,此人就是金城郡太守殷華。
小黃門段珪和刺史劉虔,兩日後要去金城郡,所以殷華提前來迎接了。
殷華在與李參的交談中,看似隨意的提到了董卓的兒子董睿。
讓殷華意外的是,李參竟然稱呼董睿為天才少年,還提到了董睿這段時間做出的一些驚人之舉。
殷華表面上還是那副淡笑的神情,內心卻掀起了驚濤駭浪。
因為,殷華在允吾城裡聽到有關董睿的事情,與李參說出的董睿,完全就是天壤之別的兩個人。
殷華作為與董卓的秘密合作者,當然知道董卓和李參之間明爭暗鬥的事情。
李參為什麼要誇讚董卓的兒子?
是另有深意,還是在說反話?
這兩天,殷華最喜歡的妾侍和女兒湘玲,整天在他面前哭訴、哀求。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不同意把湘玲嫁給又傻又愣,吃喝嫖賭、無惡不作的董睿。
殷華知道董卓與他結親的緣由,那就是董卓離開隴西郡後,希望殷華能夠繼續與牛輔和董府合作。
為此,董卓還給殷華讓了很多利益。
殷華的庶女嫁給董卓的獨子,對於殷華來說,算得上是高攀了。
只是,殷華聽到了有關董睿的訊息,加上妾侍和女兒湘靈的不斷哀求,使得殷華改變了主意。
殷華可以與董府繼續秘密合作,至於女兒湘靈與董睿的婚事就此作罷了。
當殷華聽到了李參對董睿的評價,又得知董睿即將擔任狄道西部縣尉等事情後,又改變了主意。
“李兄,董睿來了嗎?”殷華看似隨意的問道。
“最後那位清秀少年就是董睿!”
李參指向了站在隊伍最後面的董睿。
“沒想到董卓的兒子,長的如此清秀。”殷華詫異的問道。
在殷華的印象當中,董卓的兒子肯定也是虎背熊腰,五大三粗的樣子。
“殷兄有所不知,董睿的母親曾經是涼州花魁杜鵑,董睿的長相隨杜鵑了。”
李參滿心感慨,他和殷華年少的時候,在武威城聞香樓見過花魁杜鵑,立即被杜鵑曼妙的舞姿、迷人的嗓音、沁人肺腑的琴聲迷戀。
沒想到,後來杜鵑竟然成為了,隴西郡從事董卓的侍妾。
為此,李參和殷華還失落了很長時間。
殷華腦海裡浮現出了杜鵑絕美的容顏。
怪不得,董睿長得如此清秀,還精通琴棋書畫,原來是杜鵑的兒子啊!
看來,必須派人詳細瞭解董睿的情況了!
這時,侍從來報,段珪和劉虔一行人到了五里之外。
李參、殷華和董卓等人,頓時站直了身體,做好了迎接的準備。
東漢時期,由宦官擔任的職務有:中常侍、小黃門、黃門令等職務。
宦官的這些職務,負責傳達詔令,掌理文書,左右皇帝視聽。
其時,外戚勢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牽制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團專政局面。
段珪雖說是小黃門,卻掌管著皇宮的藥坊和錦衣,擁有的權利僅此於中常侍。
因此,段珪成為了涼州代天巡視的宣撫使。真正擁有的許可權,甚至超過了刺史劉虔。
在歷史上,段珪返回洛陽後,就晉升為了中常侍,成為了十常侍一員。
沒過多久,一行馬車在兩隊騎兵的護送下,浩浩蕩蕩的從遠處而來。
李參、殷華和董卓等人,全部做出了向遠處馬車拱手行禮的姿勢。
董睿站在隊伍的最後面,同樣有模有樣的伸出了手。
董睿是兩列隊伍中,職位最低的一個。比他職位稍高的一個,就是狄道趙縣令了。
董睿看著足有上百人的兩列隊伍,這才真實的感受到了東漢年間,官場的臃腫。
整個隴西郡也就是十幾萬人口,怎麼能養活如此多的高官啊!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老百姓生活的是多麼的困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