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箭匣的速度很快,不過幾秒鐘的時間又開始了第二輪的連射!
第二輪射擊完畢後,狄青及時下令道:“前進射擊!”
這是進行另一種攻擊方式的演練了。
“領主,連弩兵都配有裝填好的箭匣,能快速更換,箭雨更是連綿不絕!”魯肅盡職的講解道:“一旦敵人突破強弩的攻擊陣線,連弩兵們會對敵人進行短程壓制,讓敵人在一百米的範圍內無處可逃。”
經過魯肅這麼一說,楊松大概也瞭解了兩種遠端攻擊的配置原因,就跟以前世界的軍隊一樣。強弩兵的強弩如果屬於步槍,那麼連弩兵的連弩就是衝鋒槍,可惜沒有看到屬於機槍這種遠端壓制的大殺器這類的裝備,讓他有點遺憾!
在狄青“前進射擊”的命令下,連弩兵小隊齊步向前推進,每進一步就會發射出一支弩箭,穩步推進,小小的一隊都有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
“連弩兵在前進的過程中是一種壓制過程,也是一種進攻姿態。”魯肅道:“被近身後一樣有短刀護身,但被近身的機率太小太小了,除非敵人不顧一切的拿人命堆,讓連弩兵的弩箭全都消耗光,但這個假設根本不成立。”
“戰爭不是兒戲,沒有任何一個兵種能夠包攬一切,軍隊就是讓這些兵種取長補短,相互配合,沒有單兵種就能天下無敵的說法。”這是魯肅在講解假設為何不成立。“而後勤力量就是軍隊體系中的一部分,在有足夠的後勤補給下,不管是強弩還是連弩,乃至火炮!都有長時間進行戰鬥的能力的!”
“子敬所言甚是!軍隊講究的就是成體系的,有制之兵可不是說說那麼簡單,戰爭也不是過家家,一旦發生,整個領地所有人都脫不開關係!”楊松想到以前看到的很多軍事理論,若有所得道。
“而且整個領地必須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才能獲得勝利,兵者,國之大事也!”楊松繼續道:“除非迫不得已,沒人想要戰爭,我也希望我以後沒有用到這隻軍隊的機會吧!”
當然了,他也只是說說而已,感慨一下,其實是怎麼回事他也知道。戰爭永遠不會離開,和平才是短暫的!
雖然他真心希望不要發生戰爭,但他也沒天真到相信戰爭永遠都不會發生。而他作為一個領主註定要拋棄一些對常人來說是很重要的東西!
在他們的談話過程中,連弩兵小隊也演示完畢,走到方正最後,歸隊站好。
“接下來是輕騎兵小隊,輕騎兵這個兵種以機動快速著稱,裝備的半身甲和頭盔跟步兵裝備的一樣,只因身在馬上,沒有裙甲。武器是手弩和騎兵戰刀,手弩的攻擊距離與諸葛連弩差不多,但卻是單發的,騎兵戰刀相比刀盾兵的要更長一些,有利於在馬上劈砍。”魯肅首先介紹的同樣是士兵的武器裝備。
這個輕騎兵小隊計程車兵出列,到一旁的馬廄內牽出各自的戰馬,整齊的上馬動作,非常乾脆利落!
在命令下,輕騎兵們開始策馬狂奔,繞校場奔跑一週後拿出手弩上弦。手弩較小,上弦也快。在幾十米外對著假人射擊。因為戰馬速度很快,所以用手弩射擊只有兩三輪的攻擊機會。臨近目標後,收起手弩,拔出戰刀,藉助戰馬的衝擊力,輕而易舉的就把假人劈成兩半!
“在校場中沒法真正的演示出輕騎兵的作用,輕騎兵在於長途奔襲,機動騷擾這些高機動性的戰術,衝鋒陷陣不是輕騎兵最大的用途,不是逼不得已是不會去衝擊敵方已經布好的陣勢。”魯肅解說著輕騎兵的作用。
“除此之外,輕騎兵還可用作斥候或者保護我軍陣兩翼,預防敵方的偷襲。”最後總結道:“輕騎兵的機動靈活,適用性很廣。對其合理運用需要很優秀的將領!”
楊松知道華夏古時有很多出名的騎兵,比如西涼鐵騎、幷州鐵騎、玄甲鐵騎之類的,他還專門去檢視了這方面的資料,從資料中才知道華夏的種種鐵騎不是想象中的那種全身包甲的重騎兵,也不同西方的那種如同鐵罐頭的那種騎士,而是輕騎兵!
他在知道這些鐵騎是輕騎兵後非常驚訝,這些出名的騎兵竟然是輕騎兵!而不是重騎兵!在他的印象中,裝備了各種防具的騎兵才稱得上“鐵騎”吧!
最後才知道,“鐵騎”一詞不是指裝備,而是指戰鬥力、戰鬥意志還有最重要的戰績!
輕騎兵的作用其實遠遠大於重騎兵,一直到熱兵器時代都還存在,甚至在機槍發明後都有發揮作用的餘地!輕騎兵能存在這麼久最重要的就是其他兵種不可替代的機動性!
輕騎兵的演示就是跑跑跑,從這頭跑到那頭,然後接著繞圈跑,反正就是展示其機動性!
雖說只是跑,但是這個“跑”還是得有技術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