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沒有問題,一切準備就緒,馬上就可開始的情況後,沒有繼續打擾他,便離開了。
然後在居住區逛了逛,在陪同的人員介紹下,發現這一千人中職業的分佈比最開始的要廣,各種人才都有。
有教書先生、作坊匠人、廚師甚至連雜耍藝人和算命的都有。
這個陪同人員的介紹又讓楊松得知一個情報,那就是所有的百姓其實對於這神奇的一切都是知曉的,好像生而知之一樣,又好像常識一樣。
讓楊松感到非常神奇的同時也在感嘆系統的神通廣大。
但反過來一想,這不是廢話嗎,不神通廣大怎麼把他弄到這個世界的,怎麼有了面前的一切呢。
這些東西深思其實毫無無意義,反正與楊松他而言是好事就對了。
仔細想想,現在領地其實還是公有制,什麼都是楊松的,發行貨幣後就可以實行私有制了。
還要建立學校,先建立啟蒙學校,也就是相當於以前的一到三年級。
還要建立軍校、建立工業發展生產力等等這些事,環繞在楊松的腦海中,可是現實是這些都沒法實現。
只能一樣樣的來,不用急,麵包是會有的,什麼都會有,他在心中這樣安慰著自己。
現在最重要的是發展生產力,生產力的三個要素:勞動資料,勞動物件,勞動者。
其實這三要素他現在一樣都沒有,但他一點都不擔心,因為他有著神奇的系統。
生產力最明確的體現就是工業能力了。
但是建立一整套的工業體系是何等的困難啊。
他一樣樣的考慮,感慨著,真的是起步艱難。
他搖了搖頭,現在不想其他,先辦完眼前的事再說。
命楊忠在領主府邸的東邊空地上修建學校,以便學生上課,老師授課有一個地方。
讓陪同的人帶他去找個老師去詢問些事情。
來到一位老師的住所,一番見禮,被這個上了年紀的老師邀請進屋分主次落座後。
楊松坐在上位對著下手的老師問道:“先生教的是什麼?”
“回主公,老夫會教三字經、千字文,這位會九章算數和阿拉伯數字。”
楊松對著老師驚奇問道:“沒想到先生還會阿拉伯數字,會不會九九乘法表?”
“回主公,在下會九九乘法表,還會一些幾何。”年輕的老師頗有些自傲道。
“很好,先生大才,以後頑童們就辛苦先生了。”楊松禮道。
老師連道不敢,應該的。
接著接連拜訪了幾位老師,現在就等學校建好,就可開課了。
他拜訪完老師後把幾個有手藝的匠人召集起來,仔細詢問——楊松不想一個個的去找了。
詢問得知會造紙的三人、造煙花的一人、曬鹽的一人、木匠十人、鐵匠五人、石匠六人、裁縫七人、磚瓦匠五人、會雕刻的一人、製陶瓷的兩人。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沒想到自己手底下還有這麼多的人才。
看來可以建立一大批作坊了,楊松非常高興。
而且一些閒置的建築可以啟用了,比如那個初級兵工廠。
他打算等農忙過後,就在西邊城區劃出一塊地用來建立各種作坊。
這天,就是開始考錄的日子,因為考試的時間不長,只有一天,所以考試的地點就在領主府邸裡的練武場上進行。
這也是因為來報名考試的人數不多,也只有領主府邸才有這個條件進行考試——只要能識字的人基本上都來了。
從這次考試就可看出,華夏古代的文盲有多少了——來了的人都是有條件去讀書的人家了。
一個不大的練武場稀稀拉拉又整整齊齊的坐著二十來人,看著像是他以前在學校的露天月考一樣——楊松還是很懷念那段快樂的時光的。
楊松和楊忠兩人親自監考,考題也是兩人共同出的,雖然他只是提建議,楊忠負責具體的。
而且,因為巡捕的特殊性,還在軍營進行了一次武力方面的比試。
很快一天的考試完結了,是到最後驗證結果的時候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