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行

第43章 戰鼓激昂

披甲輔兵的日子很難過,他們不單要拖著鎧甲,還有攜帶戰鼓、軍旗、帳篷、拒馬等等物資。索性此次出戰,張不凡老爺子咬咬牙,同意了李棟將一些耕牛當做運輸工具的的要求。

為了減少傷亡,李棟將山寨能拿出來的鎧甲全部拿出來了,尤其是五十名魚鱗衛,清一色的銀色魚鱗甲,純鐵甲兵。

刀盾手不論好壞人手一件鎧甲,好一些的能弄一身棉甲,就算差一些,李棟也給皮甲穿上。

此外,張大狗、鮑超、李衛等人人人有有一副魚鱗鎧甲,而張大狗在隊伍中最為顯眼,騎在黃驃馬,就跟下凡的天神一般。

倒是鮑超,自從當了李棟的親衛隊隊長,變得異常低調,往日裡,只是帶著戰刀安靜的站在李棟一邊,如果不注意,多半會被誤會為一尊木樁。

張不凡老爺子也換上了鎧甲,三麻子心疼爹年紀大了,給老爺子配了一匹關中驢,雖然比不上高大的戰馬,但是也有四尺多高,黑白分明,甚是威風。

老爺子穿上一身棉甲,站在點將臺上,揮舞著手中的寶劍,代替李棟做了一番政治動員工作。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老爺子很可能年紀大了,囉嗦,但是老爺子說的真的很有道理,誰要是不努力作戰,改天倒黴的就是咱們二郎山,今日我們不出兵剿賊,改天賊人就會欺負到家門上來了。

士兵大多數沒什麼文化,倒是張大狗帶頭說道,“軍師,您就放心吧,咱們二郎山的漢子都是鐵打的。”

李棟看了看,士兵眼神中並沒有膽怯,感覺不錯,軍心可用。

蒼涼的號角響起,隨著三生炮響,戰鼓陣陣,以騎兵為先頭的隊伍出發了。

當走出大營的時候,軍士們看到了來送別的親人,女人們總是少不了掉淚的,尤其是當母親的怎麼忍心心頭肉去跟別人廝殺。

父親們雖然心裡難受,但是嘴裡還說滿是鼓勵,“娃子到了戰場上別給隊主丟臉,別給你爹丟臉,都砍些賊人,回頭爹爹也好給你說媳婦。”

“哥哥,一定要多殺些壞人,給弟弟帶把寶劍回來。”

軍營之中紀律森嚴,尤其是士兵的軍隊紀律都是李衛制定的,軍官更是在學習的時間,天天背誦七禁令五十四斬,此時出兵在即,沒有一人敢走出列隊。

尤其是隊伍中的一些大小夥子,天天訓練,早就煩了,有些後來的榆林人,更是期盼早些日子出兵,拿些功勳,以提高在各自隊中的地位。

終於出了二郎山,二郎山的隊伍以一字長蛇陣急速前行,林子帶著輜重僅僅的跟隨在隊伍身後。

李棟讓張大狗為先鋒官,負責開闢道路。

張大狗也不含糊,把自己的張字大旗一亮,迅速把夜不收放了出去,沿途轟趕當地的土匪,並尋找最佳的行進路線。

張大狗則帶著一隊輜重兵,趕著牛車,快速行進,遇水搭橋,遇溝修路,為後軍解決困難。同時聽從後陣的命令,隨時準備埋鍋造飯。古人有句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是那麼個道理。

李棟騎著踏雪,坐鎮中軍,身邊自然跟著騎著小毛驢的張不凡老爺子。

踏雪渾身漆黑,唯獨腳下的那一段毛髮渾白,彷彿烏雲壓在白雪上一般,所以才有烏雲踏雪一說。

而且這踏雪是李棟自己每天親自餵養,苜蓿和黑豆從來就沒有停過,這踏雪自然讓李棟養的膘肥體壯,軍中都是帶兵的男人,自然羨慕李棟手裡有那麼好的戰馬。

不過隊伍中以步兵為多,他自然不可能騎著戰馬跑在前面,久而久之,李棟便下了戰馬,與士兵一起前行,將火頭軍的大鐵鍋仍在了踏雪的後背上,惹的踏雪很是不滿。

尤其是給踏雪備草料的馬伕,眼裡更是含著眼淚,少寨主這樣做,也太委屈踏雪了。

他自然沒有看見火頭軍激動的樣子,現在這倆火頭軍就差提著刀抹脖子了,所以這收買人心,要從身邊做起。

李衛自然是不會做這種丟身份的事情,他是軍中指揮,自然要維護自己的面子,不過千戶大人都下馬了,自己跟著下馬也就是了。

年關將近,寒雪四起,走路都打滑,路上行人更是少的很,遍地也蕭瑟了很多。

眾人沿著張大狗留下的路線,急速前行,這一路上,除了鏘鏘的武器和鎧甲的碰撞聲,沒有一點其他的聲音。

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訓練,士兵在行軍和士氣上,都沒有任何問題。

夜不收揹著呼啦啦的護背旗,來回的巡視,查詢周圍的情況。

離高家堡還有三十多里的路程的時候,突然夜不收來報,前方有一股官軍前行而來,想與我們會和。

“官軍?”是誰的隊伍,貌似洪兵現在正在加緊訓練,恢復元氣,哪裡有時間出來剿匪,而且他們距離高家堡似乎也不近。

“是杜總鎮手下高千戶。”夜不收抱拳說道。

“哦!沒想到這杜總鎮也敢出兵,探子說他和高迎祥之間有矛盾,是真的。看來此行是友非敵。”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