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行

第55章 屍首異地

神一魁被楊鶴奏請崇禎封為寧塞守備之後,寧塞便成為神一魁的大本營。

張大狗一行人來到寧寨近前,只見城牆破損的很厲害,護城河裡已經結冰,上面鋪著一層雪花。

神一魁密召各家反王,各部除了留在老窩看家的人手,合計起來人馬也有十幾萬。

小小的寧塞如何能駐紮那麼多人馬,全都設立在城外。

此時寧塞外面已經是營寨相連,張大狗帶的人馬雖然少,但是俱是精銳,而且有獨立的旗幟,就證明是獨立的人馬。

等到有人上來盤問,報上二郎山的名號,那個問話的首領,也不敢多言,便給他們分配營地。

到了下午,有使者邀請各家王子島城內參加軍議,他還要去通知其他王子(古人對反王稱呼為王子)。

催馬前行,一路上各家反王的情況不一,有的臨時做了帳篷,有的暫時住在農戶家裡,有的乾脆就點堆火,圍坐在一起。

李棟最為愛惜士兵,怎麼會不搭配營帳,此次雖然來得比較匆忙,但是糧草和帳篷絕對不能少的,張大狗去議事,手底下開始紮營。

正準備出發,外面便吵了起來,一般計程車兵怎麼會是二郎山士兵的對手,一把就被推開幾步遠,躺在地上起不來了。

張大狗走過去檢視,見自己人打了人家的人,也不管對錯,上去就是一鞭子,“因何打人,莫非忘了軍法。”

士兵的臉被抽的通紅,卻也不懼,揚著臉,“那廝偷我戰馬,卻反而侮辱我,說我偷他的戰馬,這戰馬就是我婆姨,他動我戰馬,豈不是搶我婆姨,揍他是輕的,不殺了他算他便宜。”

見士兵回應張大狗冷笑一聲,“不管對錯,犯了軍法,處罰是必須的,馬上要打仗了,自己上執法官哪裡報備,回頭準備挨著吧,至於你受的氣,老子給你討回來。”

“謝謝隊主大人,捱揍我不怕,就怕受氣。不用報備,這頓打,我受得起。小子你最好小心點,下次遇到汝,必殺之。”說完扭頭就走。

張大狗見自己手底下的兵如此的血性,心裡這個羨慕,心想著鮑超如何把魚鱗衛調教的這麼厲害。

“旁邊的估計是新起來的反王,不認識咱們二郎山的厲害,竟然對咱們的戰馬眼紅了,應該教訓教訓。”候二生氣的持著長槍說道。

“哪裡都有你。大戰在即,先自己殺一通嗎?”張大狗罵了一句,不過張大狗也不是怕事的,走過去,指著對面的首領說道,“不管你們是哪家王子的手下,都給我退後五百米,不然別怪老子不客氣了。”

張大狗的話說的很硬氣,一點都不客氣,這一點在各家義軍中並不多見。本來自己家的人被人家一下子推到,確實駭了他們士氣。

等他們想起對面不足百人的時候,頓時氣勢有上來了,這麼點人,憑什麼怕他們。

就他們那點人,卻掌握著雙馬,魚鱗甲,弓箭,長槍,這麼多好東西,在他們手裡豈不是可惜了。

當時便不顧一切的衝了過來。

見這邊打起來了,其他家的王子也有些心動,但是畢竟不知道情況,也不敢貿然動手。

只是那戰馬,戰馬上的馬甲,騎士身上的鎧甲都是好東西,心裡羨慕的很,有不少王子已經打了坐收漁翁之利的打算了。

這家反王的人不多,也就五六百人,帶著隊伍就往張大狗這邊衝,很多士兵手裡拿的甚至是鋤頭。

張大狗也不願意起太大的衝突,便讓騎士一個個彎弓搭箭,凡是聚集接近百米的,一律用弓箭射。

在這戰亂年代,很多流寇根本就沒有軍醫,讓弓箭射中,基本上就沒有了性命。

流寇也沒有意識到對面的弓箭手功夫那麼好,那麼遠的距離竟然射死了他們幾十人,一時間隊伍變得逡巡起來。

對面的反王見隊伍逡巡不前,一時間很是憤怒,“給我上,就幾十個人怕什麼,全都給我殺了,誰殺了人,武器鎧甲都是他的,還有馬。”

剛才流賊準備不充足,如今反王在身後打氣,而且剛才死的人中不少都是兄弟朋友,一時間更加憤怒,衝著張大狗的隊伍更加拼命的衝殺。

魚鱗衛都是精銳中的精銳,雖然人數不多,但是都是李棟和鮑超親自訓練的,排兵佈陣根本就不在話下。

而相比這反王,剛剛出道,哪裡會什麼兵法,只不過一個回合的交鋒,便又倒下了百餘人,而魚鱗衛的鎧甲保護下,張大狗身邊的魚鱗衛,一個傷亡都沒有。

見這新出道的反王如此給臉不要臉,三麻子也很是憤怒,已經穿戴好鎧甲,帶上面罩,將長槍握在手裡,三十餘騎士上馬,列好陣勢。

“兄弟們,隨我衝。”

騎兵對上沒有一點陣勢的步兵,簡直就是虎入狼群,三麻子的長槍仗著馬力,一下子能將三四個穿成肉串。

而提著馬刀的騎士,更是能輕易要了一名流賊的性命。

更不要說狼牙棒等範圍性殺傷武器,更是威力巨大。

張大狗這邊不足百餘騎,又有些騎兵來不及上馬,但是戰鬥力卻極其強大,將幾百流賊殺的東倒西歪,沒有任何還手的餘地。

雙方交手一刻鐘,那反王便開始著急起來,這在寧塞一帶,所有人都聽神一魁的,在他門口鬧事,本來就不是好事情,隨後怪罪下來,反正著急已經把這波不足百餘人的隊伍吞併了,神一魁也不至於怪罪自己。

但是哪裡想到,這些人如此的厲害,自己幾百人,瞬間死了快一半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