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行

第77章 晉升之路

崇禎二年,後金部隊南下,掠走了十幾萬京畿一帶的百姓,物資更是無數,從宏觀上來說,它標誌著雙方戰略形勢的又一次重大轉變。

他預示著大明朝的堡壘推進、經濟封鎖政策的作用越來越小,戰略主動已經完全失去了。

從微觀上來說,大明朝的大多數百姓乃是官僚,從心裡都開始對後金部隊產生了一種恐懼心裡。

戰火蔓延到北京,對崇禎來說,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但是對於百姓來書,似乎已經成為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

曾經出了個能臣,將韃子趕走,他叫于謙。

如今也出了個能臣,他叫袁崇煥,不過他已經被崇禎殺了。

在這裡暫且不說崇禎殺袁崇煥的對與錯,作者也認為袁崇煥在政治上有一些幼稚。

但是畢竟後金人還是走了,大明朝似乎最不缺的就是百姓,北京城的生氣正在慢慢恢復。

如果沒有往下的故事,也許用不了多久,他便會恢復往日的生機。

起碼百姓們是相信的,因為崇禎是個勤奮愛民的好皇帝,那些來收他們稅的,都是當官的的乾的。

夜色瀰漫,北京這座古老的都城,有些陳舊,剛剛過完新年,很多家庭的紅燈籠還有沒除下來。

為這座哀傷的城市,帶來了一絲喜慶。

當最後的夕陽從鐘鼓樓,稀稀拉拉的流落到永定門,跨越了筆直的中軸線,大明朝的衰老的心臟,終於迎來了片刻的休息。

北京古城,背靠險峻的燕山,前接廣闊的中原,依山傍水,虎踞龍盤,

雄視萬方。

古城中央,有一座偉大的皇城,遠遠望去,鳳樓龍閣,雕樑畫棟,黃瓦朱簷,他是漢人最後一個王朝,崇禎皇帝朱由檢的休息與工作的地方。

他叫做紫禁城,從成祖遷都於此,每個君王,不管多麼荒唐,似乎都沒有忘記祖先振聾發聵的話,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

這個時間段,有兩處地方依然燈火通明,一處便是崇禎皇帝的乾清宮,一處則是閣臣入值的場所,叫做文淵閣。

大抵明朝的皇帝都是吝嗇的人,這文淵閣修的並不奢華,不過居中安坐的老者們卻一個個氣度非凡,儼然握著天下大全的樣子。

此時在文淵閣深處的一間小臥房中,一名神態威嚴中帶著一絲狡詐的男子,他穿著大紅色的官袍,胸前的補子上繡著威風凜凜的獅子,正是大明朝現任首輔,周延儒。

此時的周延儒手裡拿著正是府谷縣送來的戰報,戰報稱府谷縣遭受到了韃子的襲擊,府谷縣士兵難以抵抗,只能緊緊關閉城門,最後神木所千戶李棟奮勇殺敵,殲敵五百餘。繳獲戰馬等物資無數。

府谷縣這個人,周延儒大致有些印象,因為每年的孝敬,他這個小小的縣令給的最多,而且從來沒有多餘的要求,所以讓周延儒心裡很是喜歡。

今日這份戰報寫的很詳細,將李棟隊伍是如何作戰,如何殺敵,又如何不擾民,寫的非常詳盡。

周延儒倒不是什麼好人,不過卻也是那人錢財,與人消災的人物。自然不準備為難府谷縣。

又拿起一份戰報,似乎壓了有一些日子了,綏遠賑災的糧食和銀子,在路上似乎被流賊給劫了很多走。

摺子是洪承疇遞上來的,對於洪承疇這個後進,周延儒確實有些印象,他很喜歡殺人。

不過這一次他卻為吳甡說話,將流賊說的一無是處,搶劫物資如何卑鄙無恥,同時彈劾神木所千戶李棟不作為,縱容手下為賊。

周延儒猜測,大抵吳甡與洪承疇他們搭成了某種共識,而這種共識卻是不為自己所知。

這不是好事,尤其吳甡這個江北的粗鄙人,多次在朝堂上黑自己,那麼本著敵人的敵人是盟友的態度,他準備做些什麼。

他聽說了洪承疇與李棟不睦,時刻準備打壓李棟,但是李棟卻非常擅長練兵,根本不是洪承疇可以對付的。

所以他準備透過府谷縣,與李棟搭成某種同盟,如果李棟真的會打仗,將來肯定是要能用的上的。

如果用不上,用來噁心吳甡也是可以的。

“洪承疇啊,洪承疇你真的以為萬歲爺看重你,你真的在西北隻手遮天了嗎?今日老夫如何也要敲打敲打你。”說完周延儒笑了笑,將洪承疇的那份戰報扔進了火盆中。

隨著空中傳來淡淡的墨水味道,戰報成為一陣青煙。

重新拿起府谷縣的戰報,周延儒在李棟的名字上用硃筆畫了個圈,小聲說道,“李棟要是真的有這本事,能以三百步兵,打敗五百韃子,倒不失為一員虎將,與底下傳來的訊息大致相符了,讓他做一個小小的千戶到底是委屈他了。”

想到這裡,周延儒並沒有在戰報上做任何更改和批示,反而將戰報放在袖子內,“來人,備轎,本閣要面見陛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