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是不會弄土坯的,就算學也學會不會,李棟便讓他們下山去清理河渠,然後把土在背到山上來,一是為了鍛鍊他們的身體,二是為了將來屯田方便,再者二郎山的環境太脆弱了,李棟真的沒有勇氣大肆挖掘山上的土。
不過今天李棟也長了不少見識了,因為這些流民中也有本事很強的人,骨頭都快散架的老爺子竟然做出了三合土這種東西。
李棟雖然不知道三合土是什麼東西,但是卻一眼看出了他的作用,這不就是後世的水泥嗎?
這東西做地基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到了夜晚,在黑風寨原住民的幫助下,大多數人家已經打好了地基,就等著土坯風乾,然後就可以蓋土坯房了。
這蓋土坯房的準備工作,竟然進行了十來天,而李棟也在其中找到了幾個懂建築的工匠,尤其知道他們參與過城牆的修補和一些城堡的建設之後,更是高興的很。
李棟拿出了自己的設計圖,設計圖是用木炭削成尖之後畫好的,其中包括街道的縱橫,冒充的劃分,垃圾坑的設定,水井的位置。
還有便是李棟準備給二郎山修建山門,堡壘,以及垛口,弓箭手的射擊孔,交通壕等防衛設施,還有就是李棟準備在二郎山準備挖幾口儲水渠,一是為了防止山寨被圍,而是為了養一些魚兒。
看到李棟的設計圖,那些建築工匠都面露苦色,這少當家的活可真不好乾,他們混了大半輩子,也沒見過那麼難乾的活。
林子在一邊,手裡拿著算盤,一直跟李棟叨咕,咱還是別建造這東西了,這東西太貴了,修建一個塔樓起碼要五百兩,修建一個三里長的山門要一千多兩,這便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按照李棟的規劃,這二郎山在很長時間的作用都是極其大的,所以咬咬牙,對林子說道,“別怕花錢,該弄就弄。咱們做不到一蹴而就,卻可以緩緩而行。”
幸好在二郎山,有那麼多勞力,李棟又供他們吃喝,所以這勞動力和土石便不需要多少錢。
李棟還沒有完全規劃山寨的內部,按照他的計劃,大營要建造一個,要有養馬地,高爐,還有便是護城河等等,不過這些東西李棟真的做不到一下子全做好,只能慢慢來。
有李棟做決策,李衛和張不凡兩個人很快便指揮群眾忙活起來。
先是在二郎山的空地上,一排排的街道被規劃出來。按照工匠們的想法,要在山寨的正中央建一座廟。
他們哪裡知道,黑風寨本來就有廟宇,不過被李棟給拆的差不多了,李棟哪裡准許他們建造那種沒有用的東西。
李棟最後想了想,在居民地的正中央建造了一所學府,還有便是兩座祠堂,一座是英烈祠,一座是忠善祠。
其他的一些坊間都在其他的幹道上,雖然有所規劃,但是百廢待興,什麼時候能用上,李棟自己也不知道。
黑風寨未來的格局就差不多這個樣子,接著便是工作了,李棟一聲令下,所有流民包括黑風寨的原住民,全都投入到建設自己家園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