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而且據我估計就在兩三年之內。”劉磊說得肯定,由不得他們不信。兩人對視了一眼,方中德追問道:“這麼說一旦三藩起兵,大人也會起兵?”
“當然,趁勢而起消滅清廷乃是我畢生夙願。”劉磊說得非常肯定,兩兄弟聽得心中激動,絲毫沒有注意到劉磊口口聲聲反清卻從未說過復明的事情。
方中通卻是拱手道:“大人年少志高令人欽佩,如果有用得上我們兩兄弟的地方,我們必定幫忙。”
他的這句話讓劉磊有了些想法,以雜學著稱的方以智對物理數學等學問都相當精通,他的兒子會不會也精通這些。劉磊想到這裡當即試探了一句:“兩位兄長擅長何事?”
聽到劉磊詢問,方中德確是臉色稍黯:“我們兄弟不學無術,實在難登大雅之堂。”
方中通嘆氣道:“都怪我們自幼不懂事,不喜讀聖賢書,卻對旁門左道頗感興趣。”
“兩位是學算卦問卜的?”在劉磊的印象中這些東西才能算作旁門左道。
方中通卻搖搖頭:“那到不是,我們三兄弟之中兄長擅長制器,我則喜歡造船,三弟對火器頗有偏好,只是無一人能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這還不算棟樑之才?”劉磊拍案而起,果然方氏三兄弟沒有讓他失望,竟然都對一門雜學有所涉獵。
方中通滿臉通紅得拱拱手:“大人取笑了,我們不讀聖賢書如何能稱作棟樑之才?所學的事物充其量不過是機巧小術罷了。”
“什麼是機巧小術?”劉磊拍案而起:“若全國人都會機巧小術,打造無數硬弓火槍鉅艦大炮,區區幾十萬滿清八旗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聽到劉磊如此推崇雜學,兩人大有知己之感,彼此之間卻是親近了許多。劉磊轉而說起自己熟悉的物理化學知識,當然還有他從船模中學到的造船知識。兩人萬萬沒有想到,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居然對雜學如此精通,尤其是木帆船方面劉磊提出的方形艉、水線修型、艦艏中空之類的想法方中通聞所未聞,稍加思慮又感覺頗有道理。
三人越說越是投機,劉磊不僅感嘆道:“兩位方兄真是家學淵源,應該常伴方大師左右吧。”
方中德搖頭道:“並非如此,民間講究父不收子為徒,這是免得亂了三綱五常的輩份,也是因為自家人不忍責打難以成才。所以我師從於長庚先生,二弟師從於懷南先生,三弟則師從於東郊先生。”
“呃,長庚……懷南……東郊。”劉磊拼命的在腦海中搜尋著這個年代的歷史名人,忽然驚呼道:“長庚先生莫非就是大名鼎鼎的宋長庚?”方中德當即笑著點頭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