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事兒擺明了就能青史留名,或者說註定要揚名後世的!
就衝著其大明建國第一鴻篇鉅製,重續漢家文明、重塑漢家根骨的口號,這事兒鐵定得成為史書上難得的一筆。
當然了,這是幹好了的情況下。
若是沒幹好的話,那留下的怕就是一地雞毛了啊。
看著一臉玩味的盯著自己胡大老爺,道衍和尚思前想後,終究還是老老實實的答應了。
畢竟,這位胡大老爺,有功他是真捨得分啊!
那還要什麼腳踏車?
(本章完)
------------
看到對方終於點頭,胡大老爺也鬆了一口氣。
“哈哈哈,道衍,放心,本官向來不是小氣的人。”
“只要你好好幹,該給你的官職、品級、功勞、名聲,本官一樣不少!”
道衍沉默了一會兒,才躬身行禮道。
“胡相,能否告訴小僧,您為何會選中小僧呢?”
“小僧若是沒看錯的話,上次見面時,您對小僧似乎並不太滿意。”
胡惟庸挑了挑眉,有些意外。
喲,沒想到啊,道衍你這濃眉大眼的,倒是挺直接的嘛!
不過,看在你即將成為本官的長工,為本官賣力幹活的份上,倒也不是不能告訴你。
“嗯,本官不瞞你,你確實沒感覺錯。”
“你這人吧,本事、能力、心性、手段其實都不錯。”
“但問題在於,你明明是個和尚,卻野心勃勃,這就讓本官不爽了!”
“你要搏一搏,那就乾脆脫了僧袍,正兒八經地上就是了,這僧不僧俗不俗的,看著彆扭!”
道衍沒想到,繞來繞去,居然是這個原因。
但他更驚訝的是,這位胡大老爺居然就這麼直接告訴他了?
不過,仔細一想,或許在這位胡相眼中,這才是正常的吧。
看你不爽而已,明明白白告訴你了,又能怎樣?
發現胡大老爺比自己想象中更好說話後,道衍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相爺,既然您對小僧不太滿意,那為何還要把小僧調來呢?”
胡惟庸看了道衍一眼,很坦然地回答。
“那當然是因為這活兒,你能幹好啊!”
“本官雖然對你有些不滿,但也只是些許而已。”
“正好,這兒有個活,本官覺得你能勝任,自然就把你叫來了。”
“反正你來了以後,就在本官眼皮子底下幹活了。”
“說句不好聽的,你要是真搞出什麼么蛾子,難不成你還以為能逃出本官的手掌心?”
看著胡惟庸歪著腦袋,一臉理所當然的表情,道衍強忍著沒有當場罵出聲。
這位爺真是一點情面都不留了啊。
這話的意思,難道不是胡大老爺覺得你做事麻利,所以趕緊過來幹活,幹不好就等著倒黴嗎?
老天爺,道衍感覺自己拳頭都捏緊了。
可抬頭看向胡大老爺,那張平靜如水的臉龐,帶著一絲戲謔和好奇的眼神。
道衍無奈地嘆了口氣。
不行!
得罪了這位爺,那可是真會沒命的。
“小僧明白了,小僧會按照相爺的安排,專心做這件事!”
看到道衍終於點頭答應幹活,胡大老爺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
“這才對嘛!”
“本官直說了,找你來,無非就是想偷個懶而已。
不過,本官雖然偷懶,但事情既然交給你們做,本官絕不會搶你們的功勞。
該是你們的,就是你們的,甚至陛下不給,本官也會幫你們去要!跟著本官老老實實幹活,你該得的,一分都不會少!”
聽著胡大老爺這番毫不遮掩的“擺爛”之言,道衍沉默著點了點頭。
算了,不想了,反正已經上了賊船,跑不掉了,姑且信他一回吧。
看到最大的麻煩扔到了道衍身上,胡大老爺頓時覺得肩頭一鬆。
不過,還不能完全放鬆,這事兒還沒徹底搞定呢。
兩天後,胡大老爺再次帶著一批官員和學士,在文淵閣聚集。
就這樣,由道衍和尚負責監修,其他人負責蒐集資料、編纂內容的《洪武大典》編修小組正式成立。
胡大老爺還特意請大家吃了一頓好的。
該有的福利待遇,胡大老爺可沒想著替老朱省。
而且,有些事兒老朱不方便出面,但太子朱標在士林中的名聲不錯,拉他過來正合適。
於是,胡惟庸毫不猶豫地把朱標從東宮叫了出來,讓他和眾官員、學士見了面。
這樣一來,老朱家能穩穩當當地“蹭”功勞,而那些“長工”們,也終於明白了自己是在為誰幹活。
這不,大家的幹勁兒都高漲了不少。
眼看著《洪武大典》的事兒已經安排妥當,胡大老爺轉頭去忙報刊的事兒了。
其實,大明的造紙和印刷技術都已經很成熟了。
在這個時代,書籍和紙張依然被視為神聖之物,但已不再像過去那樣被視為奢侈品。
胡大老爺如今並非要革新印刷技術,而是打算改變報紙的內容。
創辦報刊並非兒戲,不能隨意應付。
幸運的是,胡大老爺在禮部上下人脈廣泛,關係熟絡。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從老朱那裡得到了“大明週報”的題字。
無論字跡如何,單憑這是上位親自題字,加上胡惟庸這位前任丞相親自操刀,誰會拒絕呢?正是這種認知,讓胡大老爺輕鬆地在禮部拉攏了一大批人。
畢竟,跟著胡大老爺做事,不僅俸祿照拿,還能額外獲得一份“獎金”。
雖然獎金數額不明,但既然胡大老爺特意提及,至少可以當作一種期待。
不久後,禮部官員們終於有機會聚在一起,討論這報紙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可以說,除了胡大老爺,其他人此時都是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