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貴子

第19章 備考縣試

洪先生是一個秀才,在鎮上辦了一個社學,他的娘子趙氏和姜豐的母親蘇氏同為“秀才娘子”,比較有共同語言,交情不錯,前些日子還幫蘇氏介紹了做錫紙元寶的活計。

姜豐在父親去世後,也到洪先生的社學裡上過幾年學,因為母親和趙氏的交情,洪先生對他還算照顧。

只是這兩年來家境漸窘,加上原主以為自己跟個老秀才學無可學了,就沒有再去上學。

但現在的姜豐不會這麼想。

洪先生的“竹山社學”成立有十來年了,雖然連一個透過府試的都沒有,但是一起讀書的,倒是有幾個透過縣試的,換句話說,這位洪先生在縣試押題上是有點道行的。

這也是洪先生能一直坐館的原因,不然那“膏火之費”,也不是那麼好賺的。

秀才也不是那麼容易考上的,必須透過縣試、府試、院試三級考試,才能被稱為“秀才”,有資格進入縣學或府學學習。

沒有透過這三級考試的讀書人,無論多大年紀,都只能被稱為“童生”,有些運氣不好的人,一輩子都考不上秀才,成為“白首老童生”。

取得了秀才功名的讀書人,才有資格參加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及京城舉行的鄉試。因鄉試在秋季舉行,又被稱為秋闈,透過鄉試的被稱為舉人。

舉人就有資格選官,成為“士”的階層了,能透過鄉試,成為舉人老爺,已經是許多人的畢生夢想了。

曾經有一位叫“范進”的老兄,中舉之後高興得瘋了。

再往後的會試,在春季舉行,故被稱為春闈。會試,在京城舉行,由禮部主持,皇帝親自任命主考官。

會試成績合格者被稱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接下來就是讀書人的終極一戰——殿試。殿試是排名考試,取中後統稱為進士。

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這些人都可稱為“天子門生”。

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

這些對姜豐來說都還太遙遠。

萬丈高樓平地起,不中秀才什麼都是假的。

中秋剛過,社學裡還放著假。姜豐到的時候,洪先生夫妻倆都在家。

師孃趙氏看到姜豐,和藹地笑著說:“是大郎來了?正好,我有事要煩你娘子呢,你回去轉告一聲。你師妹明年三月出閣,勞你娘子幫忙做些針線。”

“恭喜先生、師孃,我回去就讓我娘子過來。”姜豐連忙說。

“好歹記著,別忘了。”趙氏笑著叮囑,才離開了。

洪先生又問他備考的情況,聽到姜豐說背《小錄》,點點頭說:“小錄為前輩科考之精華,你好好背熟,也好知道考官的品味,學些破題成題的技巧。我這裡有近十年的縣試考題,還有我自己押的幾套題,你一併抄回去做了,再拿來與我看。”

“多謝先生!”姜豐笑著應了。

這位先生果然是為人師表,一來就佈置作業。

不過正所謂“十年科舉,八年模擬”、“做不死你,就往死裡做”,題海戰術正是他現在適用的。

從洪先生家回來後,姜豐就開始了埋頭苦讀的日子,抽時間寫小說都當做是消遣了,忙得就差“頭懸樑、錐刺股”了!

可憐前世好不容易熬過了高三,穿越了還得再來一遍,甚至幾遍!

嗚嗚嗚……前面還有不知道多少場考試等著他呢!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