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放榜後,落榜的人就要回家了。
和姜豐一起進京趕考的同鄉中,只有一個年近四十的老舉人透過了。
其他人有的決定留在京城等候下一科考試,在這期間自然要找點活計補貼,比如說給富貴人家坐館之類的。
也有人選擇回鄉,下一科再來。姜豐就寫了一封厚厚的家書,託同鄉們帶回去。
盧遠成不回去,他倒不是想著留到下科再戰。
在院子裡枯坐了一夜之後,第二天他紅著眼睛對姜豐說,他不考了!他要以舉人之身選官!
理論上,舉人是可以選官的。
但是!全國有多少舉人?又有多少官職空缺?別說舉人了,就是進士出身,選官的時候都要上下走動,不然就是輪候,輪候!
至於輪候到什麼時候?那就不知道了,說不定哪天邊疆有個職位空缺,可能輪到你。
當然,盧家有錢,是衡川府有名的大戶,至少在錢這方面,是不用擔憂的。
“盧大哥想好了?你也只考了一次會試而已,一回不中,下回再考也是一樣的。”姜豐勸道。
會試考這麼一二三四五……次的,都再正常不過。
盧遠成搖了搖頭,一個晚上沒睡,他想得已經很清楚了:“我在考試上始終缺了運道。不怕你笑話,我七歲能作詩、十歲能寫文章,府城裡的人都說我是天才,將來必定攀蟾折桂。全家人都捧著我,我也一直很自得……”
臉上的神情似笑非笑、似哭非哭,接著說道:“我考秀才就考了那麼多科,這兩年才一鼓作氣,連連中了秀才和舉人。再考下去,我沒有勇氣了。下一科,我兒子都可以下場了……這些年因為我屢試不第,那些曾經的誇獎都成了嘲笑,連累妻兒都抬不起頭來。我還是選個官,把養家的責任承擔起來。”
這麼說,也沒什麼不對。
會試很少年紀大的考生,就是因為到了這個年紀了,還不如認命了,選個官好好去做,也省得繼續給家裡增加負擔。
畢竟,讀書、趕考,都是開銷很大的!
盧遠成既已做了決定,就帶著銀錢,去找門路、活動去了。
姜豐就留在家裡做最後的衝刺。
但心裡也虛得很,他這科是“孫山”,殿試多半就是個“同進士”,其實也沒比盧遠成的舉人好多少。
一旦考了殿試,就是塵埃落定,不能下一科再考了!
一般來說,像他這麼年輕的考生,會試排名不是很理想的,多半都是放棄這科殿試,以貢士的身份參加下一科的殿試。
但以姜豐的家境,他不可能在京城停留三年,若是來來回回的,路費也不簡單。所以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啊!
在殿試之前,禮部還安排了一次禮儀培訓。殿試可是由皇帝主考的,得防止有不通禮儀的窮書生御前失儀。
如此種種安排,終於到了四月二十一日,殿試開始!
姜豐也兩袖清風,早早到了宮裡,殿試一應筆墨紙硯都是考場準備,不用考生攜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