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莫非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姜豐尷尬得手足無措,連連說:“對不起!對不起!自然反應……”
“行了!你進去吧!”小士兵沒好氣地說。
接著還有最後一關,檢查考引,核對身份。
好在這些考官都是經驗豐富的,仔細檢查考引後,並沒有對他發胖表示質疑。
正想著,考官說:“以後考引上加上一條,前額禿髮,更容易辨識了。”
姜豐悲痛欲絕,沒有以後了,他這次一定會過的!
終於透過重重檢查,進入考棚。
姜豐吸了一口氣,昂首挺胸地在他的考棚坐好。彷彿這不是考棚,而是戰場!
實際上,這也是讀書人的戰場!今日在場的上萬考生中,最後只選取三百人!其中的大多數人,都是“陪考”,可怕的是一科又一科的陪考。
考生陸陸續續地進場。巳時一到,雲板敲擊聲響起,貢院的大門轟隆隆的關上了。
從這一刻直到考試結束,考場與外界隔絕,裡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進不來。
科舉,在這個時代來說,是非常嚴肅的事。一旦發生大規模的舞弊或洩題事故,都是一堆人頭落地。
又過了一會兒,終於到了發試卷的時間。
會試和鄉試不一樣的地方,是人手一份試卷,不用草稿紙抄題了。當然,試卷的費用是算在考生的考試費裡的。
於是,會試的考試費又比鄉試翻了一倍。
試卷和答題紙是分開的,試卷上不準作答、不準做標記,考完也要統一收上去的。答卷也是獨立封卷的,據說歷史上有名的狀元答卷,能儲存幾百年。
會試的題型和鄉試大體相同,第一場考的是四書五經八股文,總共七道。這場考試的分量最重,時文若是做得好的,十有八九是能透過的。
但是和鄉試相比,會試題目更難、題量更大,各種稀奇古怪不要命的截搭題都可能出現。想要在會試中押題,是非常難的。出題官非常有經驗,一定不會讓你押中。
對截搭題,姜豐自認是不怕了。王閣老和季明都是截搭題的高手,經過他們的指點,姜豐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有優勢的。
開啟試卷,姜豐深吸了一口氣,開始審題。
看完題目,姜豐不禁苦笑,出題的人,牆倒了我都不服就服你!
四書題是:“我非生而知之者”、“顧鴻”、“過於戲侮”……再看五經題,同樣是張三配李四……
這七個題目只有“我非生而知之者”是出自《論語》的單句,其他都是截搭題,還都是前言不搭後語的亂搭配!
饒是他考前在季明大人那裡受過特訓,又背了近幾年會試的優秀答卷,知道它的套路,面對這樣優秀的截搭題,也覺得頭皮發麻。
題目又多又難又刁鑽,姜豐仔細地分析、解題,全神貫注的答題。
好在他穿越至今已經經歷過一場場的考試,過五關斬六將的才走到今天,雖然有些緊張,還能做到心不慌手不抖。
也許他比不上那些天賦異稟的人,但他以一種理科生的鑽研精神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每一步都走得穩穩當當。
漸漸地,他沉浸在答題中,連緊張也忘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