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知府,姜豐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不定時到府學講學,相當於開講座。
文教也是地方官重要的考核指標,哪個地方出的舉人、進士多,知府不僅臉上有光,在吏部考核時,文教方面就能拿優等。
姜豐從前在府學求學時,也聽過一兩次知府大人的講學。現在自己從“學生”的角色轉變成“老師”了,也挺新鮮了。
到了去府學講學的日子,姜豐早早穿好自己的青色五品官袍、頭戴烏紗帽,莊嚴隆重地走進了開建府的府學。
在府學求學的,多數都有秀才功名,年紀都不會太大。因為年紀太大的,往往都被屢次趕考掏空了家底,要尋些生計養家餬口,不能坐在學堂裡一心求學。
想到自己當初到府學求學時還是一個翩翩少年郎,現在都已經不能直視鏡子裡自己了,也是不勝唏噓。
而在府學時的舍友王珉,墳頭的草都老高了,這科舉一途,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已是萬幸。
姜豐如今在開建府名聲很好,本身又是兩榜進士、傳臚出身,曾在大理寺、督察院任職,履歷過硬,對於他的第一次講學,府學的師生都很期待。
此時寬敞的院堂座無虛席,不僅學生能來的全來了,就連一些白髮老先生都來了,要聽聽這位新來的姜知府有何高見。
望著下方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姜豐定了定神,壓力有點大啊……
“吾輩讀書之人,讀書的目的,乃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姜豐的話一出,下面的人就有些失望。
又是講大道理啊,這些大道理,從前的何知府已經講過好多次了……
姜豐似乎沒有發現大家失望的神色,接著說:“……就這句話,我相信諸位都能寫出一篇洋洋灑灑的策論來。”
此言一出,下方有人忍不住笑了。的確,這實在是太簡單的題目,科舉考試都不考那麼簡單的。
姜豐自己也微微笑著,說道:“但我今天,不是要來跟你們說讀書的目的。而是想問問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同樣是讀聖賢書,有的人皓首窮經一無所得,有的人卻能金榜題名甚至連中三元呢?”
下面一雙雙眼睛頓時亮了起來,!您快說啊!
姜豐微微一笑,他這個人就是實在,要講就講乾貨,不玩虛的。
“科舉考試,除了貼經,重中之重就是策論,有的人能夠言之有物,出的‘對策’讓考官眼前一亮。有的人卻只是紙上談兵,想當然,出的對策令人啼笑皆非,這樣的人,又怎麼能中舉呢?”姜豐提出疑問。
看到學子們若有所思,姜豐又接著說:“這也是平民子弟和官家子弟的差距。大家族的子弟,家裡有人做官的,見多識廣,知道怎麼處理時事,而平民百姓,對官府的施政方式都不瞭解,只能憑空想象,就輸了一籌。”
這些道理有的人想到了,有的人沒有想到。還有的人,聽了姜豐的話,也是不以為然,半部論語治天下,只要熟讀聖賢書,天底下有什麼事處理不了?
姜豐看到下面神色各異的眾人,丟擲了他的問題:“假如今日你在考場上,問的是,一地發生洪水,百姓流離失所,該如何處理,你要怎麼回答?”
接著,姜豐給了學子們思考的時間,自己停下來抿了兩口茶。
作為一個好的老師,上課可不能自己一個人嘰嘰呱呱的講個不停,要學會引導、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要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並幫助解決。
看來,自己還挺有做先生的天賦的……姜豐有些自得的想。
過了一會兒,看到一些學生已經抬起頭,眼睛中有躍躍欲試的神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