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客

第57章 後生可畏

宜春臺上士子百餘人,不可能人人都當考官來出題,還需要從中推舉三人,經由彭舉人點名,井毅和另兩名祁姓、袁姓儒生成為出題人,曾漁雖知這三人定與列、劉二人關係密切,卻並不擔心,因為由現場士人出題是他臨時提出的,不存在事先串通的可能,而且看列立誠那傲氣的樣子,顯然是想憑真才實學來贏他的,這很好。

各人的本經不同,若出經題則無法兼顧,分別出題的話又不好評判高下,所以出題要出四書題,只要是出自四書,那無論截搭題、小題皆可,井毅三人每人限出一題,曾漁和列、劉二生只須在木魚十響聲內開始破題即可,可以搶答。

劉行知與列立誠商量了幾句,主動提議再加兩題,就是說列立誠和劉行知擬一題讓曾漁破題,若曾漁在木魚十響內破不出或破不好,就由列、劉這一方來破題;反之曾漁亦然——

六月炎陽漸漸升上中天,臺上松柏的濃蔭逐漸縮小,除了彭孝廉等少數人還享受著松柏廕庇之外,其他士人都暴露在熾熱陽光下,各以大袖或紙扇遮陽,興致卻是絲毫不減,破題乃讀書人最愛啊,同學好友之間平時也經常擬一題互相爭勝,但這樣大庭廣眾立約爭勝的卻是少有,所以個個興味濃厚。

彭舉人立在壁桌邊,執起小木槌,說道:“井生先出題吧。”

井毅便踏前一步,大聲道:“樊遲問知。”

這是《論語?雍也》裡的一句,井毅出題後,向彭舉人鞠了一躬,便退後與祁、袁二生並列。

彭舉人倒也爽快,二話不說,敲起木魚來:“奪——奪——奪——,”敲木魚時彭舉人臉上露出笑意,想必是覺得自己這樣子有些滑稽。

木魚敲響第五聲,曾漁朗聲道:“推知仁之事與心,而各得其所專及者焉。”

曾漁破題完畢,彭舉人十聲木魚尚未敲完,列、劉二生先是交頭接耳,這時瞠目結舌。

彭舉人提醒道:“列生、劉生,木魚十響呼吸間即過,你二人不必商議,分別破題即可。”

這第一題是曾漁勝了,曾漁不但應答如響,這題破得也渾融靈巧,破得快又破得妙,勝得乾淨利落。

袁生出題道:“天下之言不歸楊。”

這是《孟子》題,完整的句子是“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這就是截下題,截下題最忌連下犯下,既不可棄“則歸墨”三字不用,又不可違背“則歸墨”三字之意,所以很難,破題更是關鍵——

木魚清空剛敲響,曾漁已經破題道:“欲敕天下之言,於其所不歸更危也。”

列立誠、劉行知才剛張開嘴,曾漁就已口誦破題,實在是太快了,難道不用思考的嗎?

彭舉人也瞠目注視曾漁,還有幾下木魚都忘了敲了。

曾漁此時的心情卻是冷靜而哀傷,他十四歲時伯父、父親和嫡母先後去世,他與生母周氏的日子就逐漸淒涼了,那時小妹妞妞尚在襁褓中,少年曾漁整日整日待在伯父的那個簡陋的房間中讀書習字,他把近五萬字的《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幾乎每句都拆來練習破題,下的苦功外人難以想象,為的就是進學補生員,讓母親周氏和小妹妞妞能過上好日子,但吃得苦中苦,不見得就能成人上人,還要有為人處世的眼光和手腕——

這第二題又是曾漁勝,若不是劉行知事前提出要加賽二題,那曾漁已經贏了,現在,列、劉二生還有機會。

祁生出了第三題:“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此題出於《論語》,是一道截上題,這回劉行知應聲破題道:“大人與聖言交畏,達天所以敬天焉。”

幾乎就是同時,曾漁也破題道:“人與言亦通乎天,君子所必畏也。”

宜春臺上眾士子一齊注目彭舉人,要看彭舉人如何評判,很多人心下暗暗比較曾漁和劉行知的破題,覺得難分高下,井毅心道:“這一題是劉行知以前作過的,所以能應答如響,但公平來講,還是曾漁的破題更顯雅潔自然。”

彭舉人繃著老臉肅然道:“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曾生破題雖然靈巧,但卻有犯上之弊,這一題要算列、劉二生這一方勝。”緊接著又道:“下面請曾生擬題讓列生、劉生來答,也是木魚十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