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唐

第72章 071 澄清

夏威夷是熱帶海島,自然也出產數量不小的香料,比如胡椒等,不過這些香料大都是野生,所以採集不易,如果能夠批次種植,顯然極為划算。當然在瓦胡島上最有價值的香料,莫過於檀香木了。

華人世界將火奴魯魯稱為檀香山,就是因為瓦胡島盛產檀香木。而在中國,檀香木極受追捧。佛家將檀香稱之“栴檀”,素有“香料之王”的美譽。它取自檀香科喬木檀香樹的木質心材(或其樹脂),愈近樹心與根部的材質愈好。佛家對檀香更是推崇備至,以至佛寺也常被尊稱為“檀林”,“旃檀之林”。佛家習稱檀香為“栴檀”,意思是“與樂”,“給人愉悅”。如《慧琳音義》所記:“栴檀,此雲與樂,謂白檀能治熱病,赤檀能去風腫,皆是除疾身安之樂,故名與樂也。”除此之外,檀香還有藥用價值。

將檀香木製成檀香,往往要先擱置一段時間,待氣息沉穩醇和之後再使用,有存放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檀香,這時檀香木的香味已經非常溫潤、醇和可謂檀香極品之極品。又有稱其名為“老山檀”,而砍伐之後隨即使用的稱為“柔佛巴魯檀”。

但是,檀香樹是一種半寄生植物,生長極其緩慢,通常要數十年才能成材。是生長最慢的樹種之一,成熟的檀樹可高達十米。檀香樹非常嬌貴,在幼苗期還必須寄生在鳳凰樹、紅豆樹、相思樹等植物上才能成活。固而檀香的產量很受限制,人們對它的需求又很大,所以自古以來,它一直都是既珍稀又昂貴的木材。

白南就是看上了島上那成片的檀香木。

“這檀香樹,實在太過寶貴,價值也高,除了制香以外,製成擺件、飾品,甚至傢俱,無一不是奢侈昂貴之物啊。檀香樹生長不易,成材更難,古人說,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我覺得,這檀香木的開發,還是要有計劃,有節制地進行。”林有德在考察瓦胡島上的檀香樹時,跟白南說道。

白南也認同,他道:“我們那個位面裡,夏威夷的檀香樹已經採盡了,要把這個東西當成一個產業來開發,自然需要進行控制,一方面我們出售一批沒有經過存放和處理的檀香木,一方面我們自己也要進行加工,每年都定量採伐,而且還要有計劃地在這裡進行栽培和種植。”

林有德笑道:“這樣的考慮就很是周到了。”

“不管怎麼說,我們都需要在這裡建立一個據點,我準備在瓦胡島留下5名名辦事員和十名陸戰隊員,候鳥計劃完成之後,我們還會擴建這個據點。暫時我們依靠瓦胡人的勞動力,初步進行一些有目的性的種植和貿易,所以我們需要跟瓦胡人處理好關係。”白南解釋道。

瓦胡人其實在跟唐人的貿易中,有著不小的收穫。首先就是有著很大使用價值的鐵器,受限於工具的問題,瓦胡人的生活還比較原始,夏威夷沒有鐵礦,瓦胡人也沒有從外面獲得鐵器的渠道。鐵器的引入極大方便了他們的生活,所以比較英明的凱奧,與唐人貿易的重點就是交換鐵器。

除了鐵器之外,最受歡迎的便是玻璃容器。夏威夷人能夠製陶,不過比較粗糙,也不耐用。晶瑩剔透而又耐用的玻璃器皿,讓他們極為喜歡。白南的船隊中並沒有多少瓷器,因為他們的主要目的地是清國,一個產瓷器的大國,還是玻璃產品更受歡迎。

瓦胡人還得到了來自唐人的一些紡織品、食品,一些奢侈品也賣了出去。作為交換,瓦胡人向唐人提供了大量的特產,最主要的,他們貢獻了他們的勞動力。

建築在另一位面珍珠港附近的據點,唐人有著不少的機械能夠輔助建造,但白南帶來的人力不足,便請瓦胡人來幫忙修建。數百土著和幾十名唐人用了幾天的工夫,便在珍珠港修建了一座木製的寨子。比起國內,這裡沒有電燈,也沒有水管,條件艱苦一些,不過一般這樣艱苦的駐守工作,也意味著高額的補貼以及更多的晉升機會,他們一般會在半年到一年後被輪替,所以也不會特別煎熬。

白南還交代留守的人員,嘗試教當地人大規模種植甘蔗和香料,以備貿易航線正式開啟後,夏威夷的出產能夠滿足大唐的需求。

唐人教當地人種植,顯然符合農祿神掌管夏威夷農業的特徵,這個現象又被凱奧拿出來利用,他稱農祿神的代言人讓瓦胡人種植作物,出產的作物農祿神的代言人又會回來拿有價值的鐵器和玻璃等物品交換走,豐富瓦胡人的生活。

就在這樣的一種特殊的合作模式下,一面大唐的騰龍旗插在了瓦胡島上,大唐的種植園也悄然建設了起來。

完成任務的白南,辭別了留守的同志和凱奧,帶領著船隊離開了瓦胡島。不知道出於什麼樣的心思,凱奧堅持白南帶走他的女兒梅尤拉,於是這名知道了白南不是農祿神,帶著一點迷茫的少女,跟隨著唐人踏上了向西的航路。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