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太極暈這麼厲害啊”寒生由衷地感嘆道
朱醫生一面開始動手刨土,一面接著講述太極暈的由來
自然界有五種顏色的土壤,白堊土為金,青色土屬木,黑土是水,紅壤為火,黃土則屬土太極暈呈圓形,直徑丈許,其內自然生成這五色土,非常罕見而且暈內土中還孕育有五色土卵,俗稱“土蛋”,蛋內中空,內裡間或生有蟲,形如蠶
“真有這麼奇怪的地方?”寒生似有不信
“等抽空帶你去長長見識”父親許諾道
寒生接過鋤頭,替換父親刨土
“有人暈倒啦”竹林內傳來婦女的喊叫聲
朱醫生忙抓起藥箱朝竹林裡跑去,寒生也扔下鋤頭跟隨著去看
村北頭的李老二倒在了自家的祖墳前,在一旁聲嘶力竭叫喊的是他的婆娘李二嬸
“小心,有黑氣,帶二嬸去上風頭”父親吩咐道
寒生拉李二嬸轉到了上風頭方向,見父親開啟藥箱,取出藥丸匆匆塞入李老二嘴裡
寒生腦袋外來歪去的仔細觀察著,可還是看不到那黑色的屍氣
“眯起眼睛,儘量用眼角的餘光,要不經意的一瞥”父親告訴寒生道
寒生按照父親所說的方法眯起了眼睛,來回的瞥來瞥去,終於有一兩次看到了彌散在墓坑裡淡淡的幾團黑氣
“我看到啦!”他高興得喊起來
父親微笑著望著寒生,輕輕扶起悠悠醒轉的李老二,告訴他墳墓中有些汙穢有毒的氣體,要等屍氣散盡再行斂骨
午後不久,寒生爺爺奶奶和母親的屍骨都已經盛殮到了布口袋裡,填好墓坑後,大黃狗跑在前面,父子倆帶著先人遺骨返回家中
晚飯時,父親又指點了些堪輿觀氣之法,這孩子學醫不成,習風水之術倒是有些奇稟異賦呢,他想
夜深了,西屋裡的寒生仍在挑燈夜讀,越看越是吃驚,《青囊經》上記載的方子真是匪夷所思,而且對某些疑難病症用藥都是一貼即愈三更時分,寒生終於通讀了一遍,掩卷長嘆,他清楚,自己此生真的要像當年華佗一樣,懸壺濟世,lang跡江湖了經書木匣收好後,打了個長長的哈欠,吹熄了油燈,美美的進入了夢鄉
清晨,父親咚咚敲響西屋的房門
“今天給先人骨殖落葬,快起來”父親隔著門道
寒生揉著眼睛爬起來,還在連連的哈欠
早飯時,寒生小聲的問父親:“老爹,你是不是想把曾祖和爺爺他們的骨殖葬到太極暈那兒去?”
“呸,虧你想得出來,咱家一世郎中,只想著解人以困,別無他求,若想榮華富貴,你曾祖早就進太極暈了”父親正色道
“我可沒那個意思,一世郎中倒也自在瀟灑,我就想今生lang跡江湖,懸壺濟世,解人以困”寒生認真的說
“唉,老爹明白你的心思,可是學醫是要靠天賦的,否則就是一名庸醫,會害死人的,你都二十歲了,卻還是一事無成,我知道你不願意種地,學醫又無所成,本想教你青鳥堪與之術,可是現今社會又沒人信這個,你總得有門子手藝啊”父親教誨道
寒生低頭不語,心想,現在什麼也不說,早晚有一天會叫老爹大吃一驚的
飯後,父子倆帶妥物什,寒生背上先人們的遺骨,出村向南山深處走去,大黃狗蹦蹦跳跳的跑在了前面
婺源地處浙皖贛交界,屬黃山延伸下來的丘陵地帶,婺水由西北蜿蜒流向東南,這裡自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楚分源”之地婺源山高水遠,交通不便,歷史上一直是中原地區的官宦士族躲避戰亂、歸隱自然的落腳之地公元4世紀初的晉代、9世紀末的唐朝末年和12世紀的南宋年間,三次來自中原的大規模人口遷徙,在皖南山區開始形成了星羅棋佈的村落,南山村就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個偏僻小村莊
沿著南山北麓前行,父親站在一座高崗上,手指著西北方向
“風水術,古時候稱作‘地理堪輿’,仰觀天象,俯察山川水利,覓龍點穴,宋代風水大宗師賴布衣曾來過南山,就住在我們朱家祖先的家中有天晚上,賴布衣與祖先月下對酌,說出了一個秘密”父親雙眸眺望遠方,彷彿回到了八百年前的宋代
“什麼秘密?”寒生追問道
“太極暈”父親深沉道
“老爹,快說呀”寒生催促著
“這是祖上傳下來的,當年賴布衣說,據他觀察,黃山一陽一陰兩條龍脈各向西北東南而來,陽龍直衝西北鄱陽湖而去,陰龍則蜿蜒東南至此地,是為潛龍黃山為其老祖山,大鄣山為其少祖山,南山為祖山,此地西瞻彭蠡、北眺白嶽,東矚長江,南覷湖廣,雲聚霧斂,氣勢磅礴,龍、砂、穴、水渾然天成,其行走江南數十州縣,未見此風水絕佳之地那賴布衣一生縱橫江湖,善點怪穴,此番覓龍踏穴,竟於陰龍口處發現一萬年吉穴——太極暈當時月明星朗,趁著酒興,賴布衣遂帶著祖先夜上南山觀穴
此地必出一代帝王,賴布衣言之鑿鑿”父親敘述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