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第1302章 旋滅9

隨著潼關殘餘的西軍出降,而蕭關城中的守軍爭相棄走,大散關和武關相繼兵不血刃而下;包括關內四要在內八百里秦川的帝王之資,就此徹底落入掌控之中了。

只是所謂山河險阻、四塞墉固而沃野千里的所謂“帝王之資”,早已經是名不符其實了;

源自前朝的過度開發和明顯的水土流失,再加上戰亂拉鋸和災害頻繁的水利系統崩潰,讓這裡曾經綿連不絕的良田沃野和人煙鼎沸的村邑市鎮,都變成了滿眼望去大片大片鳥獸草木橫生的荒野和廢墟。

就連曾經顯赫天下的西京長安城,都不得不被後來歷代的所廢棄,而只留下原本城西北大明宮的位置上,重新以土木築城而居,權作是某種意義上的佔領和控制權宣示。

因此,羅括了整個偌大的關內道之後,居然只有二十幾萬口民,而且其中一部分是在高寵手上帶過來的山南、巴蜀等地移民,而另一部分則是西軍藩鎮所隨軍遷移過來的領有。

所以,我治下的第一件事就是設立營田大使繼續移民以填關內,然後盡發俘虜以平整道路和修復河渠水利故道。

只是比較讓人意外的是,居然還找到了幾隻躲在太白山和樓管山中,昔日被打散後就失聯的高寵麾下關內軍小股人馬。

如今我新佔領下的地盤雖然橫跨數道之大,但是相對總體上的人口而言還是相當的地廣人稀的;因此,至少在兩三代人的數十年內,暫時還不用擔心人口壓力引發的土地問題。

而且關內道的人口不足,完全可以引入相對地狹民貧的河東道和人口相對富集的河北道,來在短時間內進行填充和補足,同時還可以順手瓦解這些地方上殘留的宗族、鄉黨等一系列連帶問題。

不管你一個地方上的大姓族群,是如何羈絆深厚又是人身依附關係盤根錯雜,固然可以憑藉地方上時代積累的資源和影響力,對歷代政權的各級官府進行陰奉陽違的抵制和反抗;

但只要被軍事暴力鎮壓而強制移民打散開來異地安置之後,所謂血緣和親屬上的影響力和凝聚力,就自然給隔斷而隨著時間逐步疏離開來。

但這同樣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地方政權和軍事組織架構,來從政策誘導和武力鎮壓方面雙管齊下的推動和進行著;至於相應人口安置的糧食、農具和牲畜、種子,乃至相應模正規化屯莊的工程建設什麼的,反而是淮鎮內部大迴圈生產體系下最不稀罕的東西了。

事實上,在歷年積累而成的原始的化肥工業和鳥糞石、綠肥發酵,發達的河渠網路和蒸汽水車灌溉等的多種農業加成之下;就算作為主要產區的兩淮和安東之地,哪怕不是在大豐之年或是區域性有所的旱澇損益,也依舊可以提供和保證相對穩定而可觀的農副產品數量。

在關內繳獲自西軍那些堆積如山的旗鼓甲杖器械,雖然除了騎兵裝備之外,主戰部隊和防戍軍已經不怎麼使用和看得上了,但是用來武裝那些缺少火器的地方守備團和屯莊巡護隊,還是比較有用的。

當然了,另一個關鍵就是抓住了西寧******的那個偽天子李失活;雖然這只是各沐猴而冠的角色,但無論算是在名分大義和人心取向上,瓦解遭受慘敗的西軍聯合;還是在鼓舞后方軍民士氣上都是有著極大的好處的。

就連南朝大梁都無可匹敵的西軍,名義上的主君和尊奉物件都被我們給俘獲了。正所謂是充滿不了“天命昭昭,合當在我”的意味,足以成為新一輪的後方宣傳浪潮和對南方輿論攻勢的主要素材。

美中不足作為東進的西軍總帥趙熙,卻是讓他給跑掉不見了;

雖然有羅克敵和趙良嗣分率一部騎兵,在西北向的延州境內截住住了著名“沙州官健”和“敦煌騎從”的大部,而膚施縣五龍山下爆發了一場堪稱悲壯的殲滅戰;但是最後被拱衛在其中寧可被抵近馬馱小炮轟成血葫蘆、爛篩子,至死也不肯投降的主將,卻被證明只是一個體貌近似的替身而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