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第52章 在揚州

過了水關之後,舊漕河兩岸煙波倒影,綿連不絕的水面和風景一下變得寬廣無極,我們就進入真正意義上的長江水域了。

那是不同於大湖的平波千里,或是近海的喜怒無常,蘊含著自古以來人類繁衍生息的精神圖騰和意志象徵的那種一往無傾,隨著轟隆滾卷的水聲風色,就像是要裹挾著無數戰顫的靈魂,從此奔流東去的大江,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我站在船頭,輕輕念出如此的詩句。

晃晃蕩蕩的航船沿著浪湧波濁的江邊,繞過過一片明顯缺乏照管和栽培,又被無序亂砍伐,而生長七扭八歪充滿象形藝術特徵的柳林之後,我們就看見了所謂的揚州城,或者曰廣陵郡的所在。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揚州城?!,雖然早有部分心理準備。

但我還是不免大失所望的,看到的是一片巨大的廢墟,以及滿眼生活在廢墟上的普遍面有菜色的居民。

難道,這就是“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的東南第一風月蔽菽的揚州;

就是那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號稱“一步一光景,舟馬不勝看”繁花落盡中的揚州;

那個“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銷金窟揚州;那個“天下財貨半東南,東南財貨盡揚州”的首富之地揚州;那個“人生只合揚州死,月明橋上看神州”徘徊在無數文人墨客夢裡家園的揚州。

某種憧憬和夢想破滅的巨大現實落差之後,我們還是下船了,踩在陸地上的那一刻,很多人似乎都吁了口氣,像是放下某種東西和積聚已久的擔憂和牽掛。

當地已經事先準備了,足夠的車馬和其他代步工具,我們同行旅程已經結束了,或者說新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我也開始,逐一拜別了有些依依不捨的眾人,一路上養成的交情,讓他們幾乎都走出來送我了,除了昨夜似乎刺激過度,有些壞掉的某人。

作為臨去送別,多少也要客套幾句。

“行程已盡。。就此道別了”

我擺擺手。

“下一次相見,只能靜待有緣了。。”

臉色依舊蒼白的十娘,在人的攙扶下,還是有些楚楚動人的韻味。

“這是一點贈禮,。”

她讓人拿出一封名帖,與柳東主的那份東西頗為類似,只是更加精緻,裡面還夾著幾張票據,卻都是大額的飛錢,最少都是三位數。

“不知夏先生。。”

“那我就臨贈一曲把。。算是話別的留念好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然後我站在船頭,引頸高歌嚎上一曲,引的周圍幾隻船上一片側目,各種仰視。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大江東去的水調頭歌,雖然已經被哪位穿越前輩做出來,但是還是可以唱一唱老版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明才子楊瞋的《臨江仙》,裝一裝滄桑深沉之類的高階大氣。

“單是這一曲酬別。。就足矣”

於是,十娘也不免也微微動容。

“若不是相逢這亂世,定然能傳唱一時的佳話,”

“雖然不能告訴你更多東西,不過請不要忘了奴的名字,叫。。師師”

她突然推開攙扶的侍女,靠近我耳旁說了這麼一句,然後毫不猶豫扭頭就走

“卻有些更加期待,下次相逢情景了。。”

“有空再說把。。”

我擺擺手,牽著抱頭蹲上了一隻招喚而來的小船,

片刻之後載著我們的輕舟,慢慢悠悠的靠山滿是水草和青苔的堤岸上,就算是進入揚州城的範圍了。

“街垂千步柳,霞映兩重城”的宏偉的城牆已經不復存在了,據說是當年官軍破城後的傑作,而城中大部分消失在殘垣中的坊區,則是那些拼死抵抗的大雲光明教,最後的死忠和骨幹信眾的所為。

他們高唱“唯我光明心,往生極樂土”的揭子,與逐屋逐戶廝殺爭奪的官軍,一起葬身在烈焰煙燼之中,據說因為死者枕籍無法收攏,而毀舊城覆之為野,再在上面淶民重建居所。

因此現在我所見到的揚州,只是個泛泛地區稱謂,而不是一個城市名,其中大多數殘垣斷壁上,重新建造起來的一個個村落和市鎮,將揚州城的舊址,分割的支離破碎,幾乎看不出原來的面貌。

只剩下一個水門和漕河碼頭,在繼續發揮著作用,因為這裡可以通達到海邊去,於是這裡也成為海藩的舶來物,在內陸的少數半公開的中轉分銷之地。

作為東南之地最大的集散口岸和手工業聚集地,最盛時擁有一百多個行會和商團聯合,因此這裡曾經是被海藩勢力,滲透和插手最多的地區。

做為破敗後始終無法恢復的標誌,泰興改新以來建立的淮南都督為首的四使三司,都已經不在揚州城當地,而是在附近的江陽、揚子乃至更遠數百里外的海陵城。

見到了揚州城的慘狀後,在我的記憶中,關於這段歷史的研究,作為當年崇明帝的短暫中興之後,掀翻天下半壁,重創朝廷權威的大****,也全部浮現了出來。

所謂的大雲光明教,因為以武周時期女帝欽定的《大雲光明經》為根本教義,糅合諸多本土和外藩信仰而成的大雜燴,而得名。

關於大雲光明教興起做大的前後,洛都兩學之中亦有專人進行研究和考證,作為史鑑,而我聽到最多一種說法是:

興起一隅而席捲半壁的所謂拜教運動,幕後有與朝廷中樞關係緊張的海藩諸侯的推手和身影,最少也是樂見其成的刻意縱容。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