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守墓人

第80章 撒豆成兵的秘密

因此,人類學家們推斷,這些居民的祖先,應該是生活在一個蜻蜓特別多的地方,而在那個地方,蜻蜓在他們的生活中,有著非同尋常的作用,才讓他們把蜻蜓作為崇拜的圖騰。

後來,人類學家們在非洲發現了一些早期人類的化石,而那些早期的人類,是另外一種已經滅絕的人類,它們和現代人類不同,人類學家們稱之為 ‘比亞斯拉人’。

這些比亞斯拉人腦容量和現代人類相當,智力應該不比現代人類低,但不知什麼原因,後來就滅絕了。但它們的身體結構,和人類在很多地方有顯著差異,比如,他們的肋骨是十四對,比人類的多兩對,並且肋骨是圓形的,而人類則是扁的。

還有,它們的手掌和腳掌都又窄又長,至少比人類的要窄三分之一,而且他們的上肢也比較短,完全垂下後,只能到腰際,這和人類相比,要短很多。

更讓人類學家震驚的是,那些信仰 ’蜻蜓教’的居民身上,竟然或多或少、都殘留著這‘比亞斯拉人’的特徵,於是,光憑這些殘留的特徵,人類學家就基本上可以斷定,這些 ‘蜻蜓教’的信眾們,其實就是這些 ‘比亞斯拉人’的後裔。

還有一個更加有力的證據,更證實了這種猜想。

人類學家在這些 ‘比亞斯拉人’化石的 ‘身邊’,總能找到一些蜻蜓的化石,並且有時還不是一隻,而是十幾只,甚至幾十只在一起,而且這些蜻蜓的大小差別很大,小的和我們現在的蜻蜓差不多,而大的則有一尺多長!

人類學家們推測,蜻蜓和’比亞斯拉人’之間,有著某種非常重要的聯絡,這種聯絡是什麼呢?有人說是蜻蜓幫 ‘比亞斯拉人’戰勝了某種疾病,有人則說是在某場生死攸關的戰爭中,蜻蜓起了關鍵作用,但這也都僅僅是猜想而已,並沒有切實的證據。

但這種蝴蝶化石的出現,更加證實了那些 ‘蜻蜓教’的信眾中,真的就是 ‘比亞斯拉人’的後代。”

我們都沉浸在王同講的這個故事裡。

比亞斯拉人,米哈珀人,長袍人,這些我來這個小縣城裡才聽到的,以前只是模糊的知道,在生物的演化過程中,曾經出現過不同型別的人類,這些人類都能直立行走,身體結構也都大體相似,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都慢慢都滅絕了,唯有人類的祖先生存了下來。

也有的人類學家認為,一些其他型別的人類,比如,尼安德特人,並沒完全滅絕,而是和現代人類的祖先雜交,因此,我們現代人中,就有一些是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類祖先雜交的後代。

而王教授聽完這個故事後,只淡淡地說了句:“嗯,確實很有意思,也許會對我們有些啟發。”然後便又一言不發,看著夕陽下那群飛舞著的蜻蜓,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大家也都不知該說什麼,隨後,我們便陷入了一陣沉重的沉默中。

“我好像想出了長袍人的那種撒豆成兵的伎倆是怎麼玩的了?”王同忽然微笑著說,不知道他是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故作驚人之語,還是真的明白其中奧秘了。

胡夢白了他一眼,故意有點不屑地說:“你不是又在胡扯吧?”

王同英俊的臉上露出一絲俏皮的微笑,連忙回嘴說:“什麼叫’又在胡扯’,我什麼時候胡扯過呢?我是認真的。大家想想,長袍人向秦始皇展示撒豆成兵的本領時,為何只選在夜裡,而不選在白天呢?

我想他應該是這樣做的——先用米哈珀人的排洩物塗在士兵身上,因為米哈珀人的排洩物有隱身功能,並且這種隱身功能,只有在光照不足的夜間才能奏效,當士兵身上塗上這種排洩物後,即使在火把的照耀下,也可以不被人看到;

只要長袍人再發明一種方法,能把士兵身上這種米哈珀人的排洩物沖掉,那麼在火把的照耀下,那些隱形計程車兵就不再 ‘隱形’了,這就像憑空變出很多士兵,如此一來,不就是 ‘撒豆成兵’了嗎?”

王教授、鄭旭聽完王同的這個推論後,不由得笑了起來,並且邊笑還邊點頭,鄭旭還稱讚說:“王同的這個推論合情合理,很有可行性,說不定真就是這樣。”

“嗯,說的好,所有我們覺得不可能的事情,都是我們對其瞭解的還不夠深刻。瞭解的越深,想的越透,就知道它的出現,必有其合理性,就像黑格爾說的那樣,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現在對這群蜻蜓也一樣”,王教授也很有感慨地說,但我隱約覺得他這話裡,好像有什麼玄機似的。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