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有冤屈,請各位大人為學生主持公道!”
眾人聞言,立即猜到紀寧是要一鼓作氣反制紀敬。
李璟略作沉吟,思索著要不要當場接下紀寧的狀子,要不要得罪紀府。
從嚴格上說,紀寧這時候提交狀子反擊紀敬已經是另一個案子了。
不過,下一刻,李璟威嚴地說道:“準!”
紀寧明顯獲得沈康青眼有加,說不定將來會收為弟子呢,可謂是前途無量。而紀敬在佔足了絕對優勢下,有事主動進攻者,仍慘敗塗地,多半今後不被紀府重視了。
所以,他很快有了決定。
接著,站在他身邊的師爺走下去,接過紀寧的狀子,返回去把狀子交個他。
紀寧拱手對李璟說道:“大人,學生七歲喪父喪母,成了孤兒。雖住在紀府內,實則僅能與父母遺留下來的一忠心家奴何安和一貼身丫鬟雨靈相依為命。學生能成長到今日成人,全賴他們的細心照料。學生一直把他們當親人看待,從不敢真當奴僕。”
“但是,數月前,紀敬要強買學生貼身丫鬟用來褻玩,學生哪能答應,那可是學生的親人。紀敬強買雨靈不成,遂對學生懷恨在心。”
“前三個月,學生被逼搬出紀府。清算賬本時,學生反欠紀府近三百兩白銀。當時,紀敬落井下石,糾集一批昔日學生不慎交的狐朋狗友找上門向學生逼債。他紀敬趁機要挾學生把雨靈賣給他玩弄。”
“好在學生去詩詞閣賣得銀兩還請了債,這才使得學生親人雨靈免遭紀敬強佔了。”
“豈料,紀敬對學生更懷恨於心。前段時間,他指派他的跟班小廝張明帶著紀府下人在菜市故意找茬,毆打學生的安叔何安。”
“又在前幾日,紀敬煽風點火,糾集一群書生要砸了學生辛辛苦苦辦的三味書院。”
“他名為大義,實則是為報私仇,斷掉學生的營生之道,以洩他心中仇恨。”
“學生從小成了孤兒,被趕出紀府後,非但沒分到一分一毫家產,還倒欠紀府近三百兩!可謂是毫無立足之本。紀敬帶人砸學生辛苦建立的三味書院,就是要將學生逼上絕路,窮困餓死街頭!”
“好在三味書院得到城西的百姓支援,才免遭於難。”
“但紀敬還有更陰損的毒計,竟煽動聯合金陵城的書生一起請願革去學生的功名,要將學生徹底毀掉!”
“紀敬口口聲聲說大義滅親,實則是為報私仇玷汙了大義。”
眾人聽到這裡,無不為紀寧憤怒起來,議論紛紛,甚至有人高聲指責紀敬道:“連血脈相連的族弟都如此逼害,當真的毫無人性!”
“就是,人品如此敗壞,說他為了大義勞心費力聯合其他書生上書請願,鬼才相信呢!原來是公報私仇!”
旁聽的群眾討論唾罵紀敬的聲音越來越大,旁邊站著的書生終於坐不住了。
“紀敬,原來你是公報私仇!”這時,有一位書生跳出來,指著紀敬大聲叫道,“你矇騙了我們,害我等差點釀成大錯!”
“紀敬,你個卑鄙陰險的小人!妄我一直對你忠肝義膽,萬萬沒想到你竟把我等當猴子地耍了,還差點冤枉了紀永寧。”又有一位書生跳出來,高聲痛恨地道,“紀敬,今日眾人作證,我張普與你割袍斷義!”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