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過後,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有關周家的事情就在京城的圈子裡小範圍傳播開來。
這傳播並非鑼鼓喧天,而是像一股暗流,在暖意融融的私人會所、在香氣氤氳的茶室、在觥籌交錯的宴會間隙悄然湧動。
先是週二晚上,後海邊上那家不對外營業的四合院私房菜館裡。
一桌人剛品完一道黃燜魚翅,話題從今年的雪場聊到明年的投資風向。
忽然,做礦產的李總抿了一口茅臺,看似隨意地提起:“誒,聽說了嗎?周家……就那個周家……好像出了檔子事兒。”
桌上瞬間靜了半秒,另一位王姓的公子哥兒用熱毛巾擦著手,眼皮都沒抬,含糊地應道:“嗯,風言風語聽了點兒,說是……寫了點東西?”
在座的都是人精,彼此交換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嘴角掛著意味不明的淺笑。
有人立刻舉杯:“喝酒喝酒,這酒不錯。”
話題似乎被強行扭轉到品酒上。
然而,沒過兩分鐘,當談到海外資產配置時,又有人彷彿不經意地接上一句:“要說還是得資訊靈通,有些事兒啊,外面傳得比裡頭快多了。”再次引來一陣默契的沉默和幾聲乾咳。
週四下午,國貿三期頂層的咖啡廳。
兩位穿著考究的女士正在享受下午茶。
其中一位壓低聲音對同伴說:“慧姐,你上次不是問我知不知道一本叫《紅牆陰影》的書嗎?我託人打聽了,聽說在港島那邊挺流行的,但內容有點敏感,一般人海關帶不過來。”
她頓了頓,用銀勺輕輕攪動著骨瓷杯裡的咖啡,眼神瞟向窗外的京城,“你不是下週要去那邊談生意嗎?路子廣,回頭要是方便,幫我帶一本回來瞧瞧?就是好奇。”
類似的情況,在聖誕節後的這一週,在京城的特定圈子裡頻頻上演。
那本書的名字像一塊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一圈圈隱秘的漣漪。
而很快,訊息就傳到了周家!
最先得到訊息的自然是華洲集團的周舜,因為這本書裡涉及到華洲集團發家之初的操作、某些專案的內幕以及資金往來的內容非常多,筆觸犀利且細節豐富,堪稱一枚重磅炸彈。
訊息靈通的金融圈已然有所反應,甚至一度引起華洲系的相關股票出現小幅異常波動。
周舜知道之後果然大怒。
他的辦公室裡,氣壓低得嚇人。
寬大的紅木辦公桌上,赫然擺著一本裝幀刺眼的書——《紅牆陰影》。
封面的設計極具隱喻性,暗紅色的宮牆投下濃重的陰影。
這是剛剛蔡家的蔡文升派人“特意”給他送過來的,其用意不言自明,帶著幾分看熱鬧的“好意”。
周舜鐵青著臉,拿起書粗暴地翻了幾頁。
越是看,他的臉色就越是陰沉,額角的青筋突突直跳。
那些熟悉的年份、事件、人名,以一種極度不堪、極度曝光的方式呈現在紙張上,字字句句都像針一樣紮在他的眼睛上。
終於,他再也抑制不住胸腔裡的暴怒,猛地將書抓起來,用盡全身力氣“砰”地一聲狠狠砸在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