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明說服吳大寶私自架設無線電臺,保證走私活動的安全。
好主意。
吳大寶自然言聽計從。
雖然不懂電臺,但是眼前有懂的人,就是袁公明。
吳大寶做事分得清楚。
連忙提出想法,“袁大哥,樣樣聽你的。”
“什麼電臺,什麼機房場地,什麼發報員,你說怎麼弄,就怎麼弄。”
說定。
晚餐吃得很成功。
加深瞭解,達成廣泛的共識。
餐畢,各回各家。
袁公明和陳保國在院子裡面商量重要的事情。
電臺怎麼做下去。
袁公明說出自己的原始想法,“我們要儘快架好電臺,形成完整的戰鬥小組。”
“保證和南京聯絡,提供日本間諜的活動情況,提供日本駐軍的活動情況。”
暗地裡,袁公明想盡快做到,“找到組織,建立聯絡,向延安傳遞日本的情報,傳遞國民黨的情報。”
想到上級領導老鎮江。
如今袁公明已在上海靜園完全落腳,可以正式開展工作。
老鎮江何時安排前來接頭的同志?
只能耐心等待。
陳保國認同,接著說道,“我們從江陰繳獲兩部日本電臺。”
“現在缺的是安全的電臺工作地點。”
三義坊不行,拍發電報的滴答聲音會引起居民懷疑。
郊區太遠,來回太不方便,緊急情況下不可行。
陳保國看見停在院子裡面的汽車,下意識地笑起來,“我們把汽車改成移動電臺,開到城外,郊區,架設天線發報。”
主意不錯。
但是如果路上遇到軍憲警特設卡盤查,查到電臺,後果不堪設想。
緊急情況才能用。
難不倒人。
陳保國接著提議,“電臺就設在紡織廠內。”
大洋公司下屬多家上規模的工廠。
轟隆隆的機器聲音能蓋住拍發電報的滴答聲音。
廠區面積很大,藏個電臺非常容易。
萬一被憲軍警特發現,逃跑容易。
絕好主意。
萬一出現意外,責任將全部落在吳大寶身上。
第二天,袁公明向吳大寶提出在紡織廠設立電臺的想法。
吳大寶立即稱好,拿出下屬工廠名單和地理位置,讓袁公明挑選。
袁公明挑選兩家沿著蘇州河的紡織廠,沒有讓人陪同,單獨前去檢視場地。
第一家紡織公司的場地相對獨立,周邊比較荒蕪,遇到緊急情況,不便撤退。
第二家名稱三福紡織公司,門口道路寬闊,對面裝卸碼頭,兩邊店鋪林立,周邊住宅小區。
絕妙好地。
袁公明開車進廠。
吳大寶已經打過電話,公司白經理出面接待,好不客氣。
袁公明不想人陪,言稱四處轉轉。
白經理不敢有半點怠慢,安排一個工頭跟在身後陪著,隨時聽用。
工廠真得很大,規模排進遠東前三。
聲音很吵,說話幾乎要面對面,鼻碰鼻才行。
更別想聽清楚拍發電報的滴答之聲。
各處有零星獨立房間,關上房門,外面的噪聲能隔離七八成。
不是用來監聽,是用來發報。
電力足夠。
電臺優選設在三福紡織公司。
袁公明請陪在身邊的工頭帶著去面見白經理,禮節性打個招呼,先離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