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明存心想刺激藤田,連忙詢問藤田,“你是哪所大學畢業的?”
提到母校,藤田得意的樣子立即表現出來,趕緊回應,“東京帝國大學。”
袁公明撇撇嘴巴,十分不屑地說道,“知道你讀書很厲害,搞資料一定不行!”
“你應該教書,把課本上的知識塞進學生的腦袋裡面。”
接著朝事務所努努嘴巴,“這裡不適合你的能力。”
好像上級在點評下級的工作。
藤田的涵養足夠深,心胸足夠大,對袁公明的調侃並不在意。
因為第三人袁公明提出的調查方法看起來是個高效的方法。
交易所所有的資料幾乎是真實的,拿回來分析,就是高質量的調查報告。
厲害!
但是藤田還想聽聽袁公明是不是道聽途說,然後在眼前胡說八道。
雖然有道理,如果沒經過腦袋思考,也是胡說八道。
藤田問道,“你建議怎麼辦?”
袁公明開始擺佈研究員,“上海有股票交易所,也有物資交易所。”
“派這些人去交易所待著,坐著,去上班,看交易資料重大變化,寫報告。”
“一週一份,一月一份,半年一份,一年一份,幾年一份。”
最後詢問藤田,“你還需要什麼報告?”
袁公明的前世是江南貿易公司的業務經理。
善於利用交易所這些公開的渠道,獲得行業資訊。
讓袁公明佔領知識的先機。
只不過1937年社會上沒有大資料分析的概念。
袁公明不想搞得太玄妙,自我解釋起來,“哈哈,藤田,千萬不要當真。”
“我是坐在屋裡,躺在床上,想著怎樣才能買到能賺錢的股票。”
“說的都是個人經驗,僅供參考,輸贏和我無關。”
好像袁公明是個炒股票的,是天底下廢話最多的一類人。
其實,袁公明不炒股票。
藤田已經認定袁公明是個搞情報的高階人才,懂得收集情報的方法。
不僅能收集情報,而且會收集情報。
必須留下來,派大用處。
馬上發出邀請。
念頭剛剛想到這裡,藤田的目光落在審訊桌上的報紙。
稍等。
事務所主要分兩塊業務,一塊是調查課,下面根據業務性質,分成水文調查員,航道調查員,等等。
調查員要揹著青黑色布袋,離開事務所去現場,進行實地調查。
另一塊是情報課,坐在辦公室,閱讀報紙雜誌,進行分析,寫成情報。
看報紙,讀雜誌,寫報告。
藤田還想看看袁公明如何對付情報課工作。
藤田立即向袁公明提出要求,“中午飯已經吃完,現在報紙還沒有分析,報告還沒有寫出。”
是袁公明自己坑自己。
原本編給藤田聽的故事是,上午看報紙,下午逛街,晚上聽廣播。
剛才先把晚上聽廣播表演完畢,上午應該完成的看報紙還沒有動。
沒辦法。
袁公明繼續,單單為了套住藤田。
讓藤田覺得袁公明是個絕世人才,上海事務所最需要的幹部。
袁公明行動之前打算弄點障眼法。
拿起日文報紙,開口詢問藤田,“我們的目標是日本人嗎?”
藤田搖頭,“不是!”
袁公明將日文報紙放到一邊,然後拿起英文報紙,詢問,“我們的目標是外國人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